您的位置:首頁>疾病養生>兒科>正文

天才兒童媽媽需有的心理素質

依我的觀察和經驗, 我發現孩子很不喜歡被視為“天才”。 尤其在資優班裡智商特別高的, 往往會引起參觀教學的客人們特別的注意, 孩子回到家總會埋怨說:“人家又不是動物園裡的動物, 為什麼要給人看來看去的?”

孩子不願引人注目, 可能有兩個原因:一、大家公認他智商最高, 如果他的成績不是最好, 他會覺得丟臉, 這是很大的壓力。 二、他不要太奇特, 那樣會失去朋友。

資優兒童常會有委屈感, 因為家長和師長們總認為他們功課好, 表現好是理所當然的, 事實上他們和一般孩子一樣需要努力也需要鼓勵,

大人們應該承認他們的努力, 不時地給予讚美。 資優兒童的媽媽最應該用心的是如何來教育孩子, 而不是拿孩子來炫耀, 那不但幫助不了孩子, 還會阻礙孩子的發展。

也許有人認為針對資優兒童的個性, 應及早栽培他們向某方面發展。 我的想法是人格教育比知識的學習更重要。 沒有完美的人格, 不受人敬重, 即使有再好的學問或技術, 與人相處格格不入, 得不到別人的支持與信服, 怎樣立足社會呢?

所以, 不但不用急著發展他們的特長, 還應該注意各學科的平衡發展。 國內的特殊教育還未延伸到中學、大學, 小學時不打好穩固的基礎教育, 將來考不進好學校, 怎樣謀求更好的發展?

對於人格教育應該特別注意的是孩子的人際關係。

因為資優兒童的特徵是好勝而挑戰性特別強, 在資優班裡個個都是高手, 如果他們一味地只想打敗別人, 容易跟同學爭鬥。 而惡性競爭的結果如果是挫敗, 也容易變得自暴自棄。 因此灌輸、引導他們“自我競爭”的觀念是很重要的。

另外, 媽媽有個重大的任務, 就是隨時留意孩子的心態和需求。 資優兒童的想像力豐富, 有時候想法奇特, 與一般孩子不同。 舉個例子說吧, 我的男孩讀師專附小資優實驗班時, 有一次考公民與道德, 一題是非題:“我在車上看到老人一定讓坐。 ”他的答案是打X, 結果被扣三分得了九十七分。 我奇怪地問他為什麼答錯了, 他委屈地說:“在車上看到老人時, 我不一定坐著呀, 如果我自己也站著,

怎麼讓坐呢?”原來他想多了。 我又問他為什麼不告訴老師你的想法?他噘起嘴說:“臉皮才沒那麼厚呢, 沒一百就沒一百分, 去找老師理論討分數, 同學們會笑我不要臉。 ”我很清楚他們班上同學間的強烈競爭意識, 所以也能瞭解他的顧忌, 當然也不再慫恿他去討回那冤枉的三分。 但他知道媽媽瞭解他、同情他, 也就很安慰地不覺得委屈了。 我趁機給他說明考試的目的不在爭取分數, 而在測出自己所學的正確與否。 這一次被扣三分, 正可以瞭解自己的想法與別人的想法有什麼不同。 我告訴他說他的想法雖然沒有錯, 但有些事不必想得太多或太複雜。 我舉了個簡單的例子說:“媽媽拿果皮叫你拿去扔掉,
雖然沒有指明扔進垃圾桶, 但你總不會因為我沒有指明而隨便往地上扔吧?”他笑一笑同意我的說法, 以後也就不刻意在考題上找毛病, 腦筋用到雞蛋裡挑骨頭的小事上面去了。

如果我不分析給他聽, 或慫恿他去討回那三分, 等於鼓勵、讚賞他這樣的小聰明, 這樣的小聰明對於他的人格發展會有什麼益處呢?恐怕弊多於益吧。 我認為資優兒童的獨創和創新。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