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小球腎炎是以腎小球損害為主的變態反應性疾病, 使一種較為常見的疾病。
腎小球腎炎臨床表現主要有蛋白尿、血尿、水腫和高血壓等。 由於腎病隱匿性較強, 腎小球腎炎早期症狀並不明顯, 易被人忽視。 臨床調查顯示, 腎小球腎炎患者往往失去最佳的治療時機, 而導致腎臟纖維化逐步進展, 最終發展到腎衰竭、尿毒癥, 採用常規透析或腎移植維持生命。
急性腎炎是一種由於感染後變態反應引起的腎臟彌漫性腎小球損害為主的急性疾病, 本病的特點是起病較急, 感染後1-3周出現血尿、蛋白尿、管型尿、水腫、少尿、高血壓等一系列臨床表現。
腎小球腎炎分類
一、基本類型
腎小球腎炎可分為原發性腎小球腎炎和繼發性腎小球腎炎。 原發性腎小球腎炎是原發於腎臟的獨立性疾病, 病變主要累及腎臟。 繼發性腎小球腎炎的是由其他疾病引起的, 腎臟病變時全身性疾病的一部分。 如紅斑狼瘡性腎小球腎炎、過敏性紫癜性腎炎, 此外血管病變如高血壓、代謝性疾病如糖尿病等都可引起腎小球病變。 (注意:一般臨床所稱腎小球腎炎如不加說明常指原發性腎小球腎炎。 )
原發性腎小球腎炎參照1992年原發性腎小球基逼供臨床分型標準, 可分為:急性腎小球腎炎、急進性腎小球腎炎、慢性腎小球腎炎、腎病綜合征、隱匿性腎小球腎炎。
原發性腎小球腎炎
原發性腎小球腎炎指原發於腎的獨立性疾病。 是腎小球腎炎的一種, 病變主要累及腎。 腎小球腎炎是以腎小球損害為主的變態反應性炎症, 臨床表現主要有蛋白尿, 血尿, 水腫和高血壓等。 原發性腎小球腎炎早期症狀常不明顯, 容易被忽略, 發展到晚期可引起腎功能衰竭, 嚴重威脅病人的健康和生命。 原發性腎小球腎炎是引起腎功能衰竭最常見的原因。
原發性腎小球腎炎病理分型
原發性腎小球腎炎的臨床分型可分為五種, 同一臨床綜合征可有不同的病理類型, 同一病理類型又可呈不同的臨床表現。 臨床表現與病理類型之間的關係亦有規律可循, 1、毛細血管內增殖是急性璉球菌感染後腎炎最常見的病理類型;2、新月體性腎炎對應的臨床表現是急進性腎炎;3、增殖性改變如系膜增殖可在感染後表現為急性腎炎綜合征;4、微小病變不出現肉眼血尿,
對於原發性腎小球腎炎應引起足夠的重視, 就詳細分清病理類型, 進行相應的診斷。 反復不愈的患者應多與知名專家諮詢, 因為現代發現, 其無論哪裡類型, 都伴隨著腎臟纖維化的病理損傷, 治療也應取采阻斷腎臟纖維化治療措施。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1995指定的腎小球病病理學分類標準:
1、輕微性腎小球病變。
2、局灶性節段性病變,
3、彌漫性腎小球腎炎。
(1)膜性腎病。
(2)增生性腎炎:
①系膜增生性腎小球腎炎;
②毛細血管內增生性腎小球腎炎;
③系膜毛細血管性腎小球腎炎;
④新月體性和壞死性腎小球腎炎。
(3)硬化性腎小球腎炎。
4、未分類的腎小球腎炎。
繼發性腎小球腎炎
繼發性腎小球疾病特點是:腎小球病變僅作為全身性疾病的一個構成部分。 伴發腎小球疾病的全身性疾病可以是免疫複合物引起的疾病, 如系統性紅斑狼瘡、過敏性紫癜、感染性心內膜炎等, 可以是代謝性疾病, 如糖尿病、腎澱粉樣變、多發性骨髓瘤等, 也可以是血管性疾病, 如結節性多動脈炎、Wegener氏肉芽腫、溶血性尿毒癥綜合症等。 選擇較常見的舉例如下:
繼發性腎小球腎炎分型
(一)狼瘡性腎炎
系統性紅斑狼瘡是一種多見於青年女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病變可累及皮膚、關節、漿膜、心臟和肺臟等, 伴腎小球內免疫複合物沉積引起的腎損傷, 稱之為狼瘡性腎炎(lupus nephritis)。 系統性紅斑狼瘡患者合併有顯性腎炎(有腎炎臨床表現)者約50%~60%, 但腎活檢材料幾乎100%可見腎小球病變。 顯性狼瘡性腎炎臨床表現多樣, 可見血尿、蛋白尿、急性腎炎綜合征或腎病綜合征, 嚴重者可致腎功能衰竭。 患者血中可查出各種自身抗體和免疫複合物, 血清補體水準降低。
(二)紫癜性腎炎
過敏性紫癜多見於兒童, 但成年人也有發病, 通常男孩多於女孩。 其特徵性皮膚病變多為臀部, 下肢紫斑或大片皮下出血, 並可累及胃腸道(嘔血、咯血、便血和腹痛)和關節(關節痛)。 過敏性紫癜患者併發的腎小球病變稱之為紫癜性腎炎。
(三)糖尿病腎病。
過敏性紫癜患者併發的腎小球病變稱之為紫癜性腎炎。
(三)糖尿病腎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