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淘氣怎麼辦?性格外向的學齡前兒童大多都很淘氣, 這可怎麼辦呢?家長在遇到寶寶淘氣時不可一味的責駡, 要通過巧妙的方法制止孩子淘氣。
寶寶淘氣的原因
好奇心引出的“淘氣”。 幼兒心理學家告訴我們, 幼兒性格的典型特徵表現為活潑好動、好奇。 幼兒期孩子知識貧乏, 許多事物對他們來說, 是充滿神奇和奧秘的。 在好奇心的驅使下, 孩子渴望瞭解更多的事物, 也希望自己能摸摸試試, 往往成人越不讓看, 越不讓做的事情, 孩子偏偏要看要做, 成人則視為“淘氣”。
想引起成人的注意, 故意淘氣。
因精力過剩造成的“淘氣”。 隨著幼兒年齡的增長, 各種能力不斷提高, 但成人所能提供的活動環境和條件不能滿足孩子需要, 他們剩餘的精力無處使用, 也會產生“淘氣”行為。
有意識的淘氣, 有的孩子喜歡用有意識的淘氣來發洩自己的不滿情緒。
一般情況下, 寶寶淘氣是以上這些原因造成的, 那麼, 寶寶淘氣怎麼辦呢?
寶寶淘氣怎麼辦
給孩子立規矩時, 信號要明確。 比如, 街上的黃燈亮了, 那意味著你可以停步, 也可以不停。 有誰主動停過?立規矩時, 需要明確地告訴孩子, 這樣做的後果, 我想最好這個後果跟孩子的切身利益有關的。
要就事論事, 別輕易給孩子貼標籤。 如果我們大人說些“你從生下來就給我找麻煩”這樣的話會使明明把自己和壞孩子連同起來, 從而喪失信心。 不要把一件事擴大化。
懲罰一定要及時。 孩子的長期記憶比較差。 早上吃飯慢這件事到晚上, 她很可能早就忘了。 媽媽實際上也沒必要再說;對孩子的懲罰要切實可行。 比如, 孩子吃飯磨時間, 媽媽一起床就要告訴她:30分鐘吃完, 否則端走。 吃飯中途, 可以提醒她一次, 告訴還有多長時間。 還可以添加一些額外的條件, 比如按時吃完, 給點獎勵。 不按時吃完, 取消某個優惠。
給孩子樹立規矩, 一定要簡單易懂, 讓孩子容易遵守。 小孩子的理解能力沒有那麼深刻,
立下的規矩, 無論時間地點場合, 都要遵守。 比如在家不許隨地吐痰, 在外邊也不許。 而不是今天這個樣子, 明天那個樣子, 在家一套, 外邊一套。 這樣只會讓孩子糊塗, 無所適從。 所有的規矩都不僅僅是立給孩子的, 而是父母也要嚴格遵守, 以身作則。 比如, 要讓孩子規律進食, 父母自己就要在飯桌上舉止規範,
規矩不是絕對不能夠打破的, 在孩子的要求下, 偶然“放寬政策”。 比如, 以零食代替正餐、中午看一場電視、晚睡一個小時, 等等——會減輕壓力, 讓孩子更加自覺地遵守規矩。 相信孩子, 不要以為偶然的一次“放縱”就會養成什麼壞習慣。 有些事情, 可以放手讓孩子親自體會一下“放縱”的後果。 有些事情, 規勸不管用, 就換一種辦法, 不一定正面要求。 比如寶寶愛吃肉, 不愛吃青菜。 我們勸她吃青菜, 告訴她吃青菜的好處, 她就是咽不下去, 我們也不要求她一定吃。 經常做一些帶青菜餡兒的食品, 比如包子、餃子等,
不要以成年人的行為準則來規範約束孩子, 不要把孩子的一些淘氣行為統統斥責為“犯錯誤”。 要多從孩子的角度出發, 體會到在她看來, 向你身上潑水或是什麼的, 是非常好玩兒的事情。 這樣你就不會惱火, 而是和緩地告訴她, “我知道這樣挺好玩兒的, 但是我不喜歡你這樣做, 衣服濕了會讓我不舒服, 請你不要再向我身上潑水了。 ”
寶寶淘氣怎麼辦?家長要學會制止的方法, 不要過於責駡孩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