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敗血症(neonatal septicemia)是病原體侵入新生兒血液並生長、繁殖、產生毒素而造成的全身性炎症反應。 常見病原體為細菌, 但也可為黴菌、病毒或原蟲等其他病原體。
在目前來說, 新生兒敗血症是新生兒期的重要疾病, 其發生率占活產兒的1‰-10‰, 出生體重較輕, 發病率越高, 極低出生體重兒可達164‰。 病死率13‰-50‰。 本病早期診斷困難, 易誤診。 處理不及時, 可導致敗血症休克(septicshock)和多器官功能不全(multiple dysfunction syndrome, MODS)。
新生兒敗血症有什麼症狀
1、吃奶減少吸吮無力:新生寶寶吃奶量明顯減少, 吮乳時間短而且無力, 吃奶時容易嗆奶, 好像不懂得饑餓。
2、哭聲低微如“貓叫”:敗血症的寶寶常不哭鬧, 或只哭幾聲就不哭了, 而且哭聲低微。
3、體溫不升, 手足發涼:新生兒患敗血症時, 體溫很低, 測體溫時在35.5℃以下, 寶寶手足會發冷。
4、全身軟弱四肢少動:敗血症的寶寶四肢及全身軟弱, 拉伸上肢, 也沒有明顯的屈曲反應, 一鬆開寶寶的手, 他的上肢會自然墜落下來, 也不會抓緊媽媽的手指, 而且四肢很少活動。
5、反應低下、昏昏欲睡:敗血症的寶寶在受到刺激時, 反應能力低下, 不會做出適當反應, 例如驚醒、注視、微笑等, 會表現得精神萎靡或昏昏欲睡。
6、黃疸不退或退而複現:正常生理性黃疸應該逐步消退, 新生兒敗血症時生理性黃疸持續不消退, 反而加劇, 或黃疸消退後又出現黃疸。
7、體重不增:敗血症的新生兒,
8、休克:面色蒼灰, 皮膚花紋, 血壓下降, 尿少或無尿。
預防新生兒敗血症要注意什麼
1、做好圍生期保健 對孕婦定期作產前檢查, 分娩過程中應嚴格執行無菌操作, 對胎膜早破、宮內窒息或產程過長的新生兒應進行預防性治療。 對有感染與發熱的母親應用廣譜、通過胎盤屏障的抗生素。 對有窒息的新生兒的復蘇儘量減少交叉感染的機會。
2、對高危兒加強監測 可能發生敗血症的高危新生兒應嚴密監測。 注意觀察新生兒面色、吮奶、精神狀況及體溫變化。
3、做好皮膚、黏膜護理應特別注意保持口腔、皮膚、黏膜、臍部的清潔, 避免感染或損傷。 不要挑“馬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