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敏性鼻炎患者應該聽取專科醫生的建議進行治療。 按照WHO推薦的標準, 過敏性鼻炎可分為輕度間歇和中重度間歇發作、輕度持續發作以及中重度持續發作。 臨床主要採用抗組胺藥物和糖皮質激素噴鼻劑, 根據症狀特點可以加用其他藥物, 對於合適的患者可以採用免疫治療。
1、糖皮質激素噴鼻劑
過敏性鼻炎和結膜炎的症狀主要是由於鼻黏膜和眼結膜局部的炎症反應引起, 糖皮質激素可緩解炎症反應以發揮療效。 但是長期使用糖皮質激素可引起明顯全身副作用, 限制了其臨床應用。
鼻腔局部用藥可直接抑制黏膜炎症反應, 每天使用一到兩次, 每天劑量僅為100~200微克, 用藥方便, 可明顯緩解鼻塞、打噴嚏、流涕和鼻癢等症狀。 此類藥物連續使用數天后才能達到最大療效, 且需要連續使用數周, 再逐漸減量至能夠控制症狀的最小劑量。 在推薦劑量下使用, 全身吸收量很少, 藥物通過肝臟代謝清除, 對內分泌系統和兒童生長發育沒有明顯影響, 安全性好。
2、抗組胺藥
組胺是引起過敏性鼻炎症狀的主要物質,
目前臨床使用較多的是第二代抗組胺藥物, 如西替利嗪、氯雷他定、咪唑斯汀、依巴斯汀等, 一般一天只需口服一次, 此外還有氮卓斯汀等鼻噴劑型。 這些藥物起效快, 一般半小時到一小時即可起效, 對鼻癢、打噴嚏、流鼻涕等症狀效果明顯。 某些藥物對鼻塞症狀也有一定緩解效果, 療效能持續12~24小時, 嗜睡作用以及影響判斷力和操作能力等副作用, 較氯苯那敏(即撲爾敏)等第一代抗組胺藥物明顯減輕。
3、抗白三烯藥物
主要治療哮喘, 也可用於治療過敏性鼻炎。
4、減充血劑
此類藥物可對鼻甲中的容量血管產生收縮作用, 緩解鼻堵症狀。 口服減充血劑常與解熱鎮痛藥、止咳祛痰藥或抗組胺藥組成合劑, 用於治療感冒。 單獨應用減充血劑不多, 有失眠和煩躁等副作用, 也不適用於高血壓和缺血性心臟病患者。 鼻用減充血劑起效迅速, 噴霧劑的分佈效果強於滴劑。 如果使用頻率過高或療程過長, 可使鼻黏膜損傷, 從而導致藥物性鼻炎, 因此, 此類藥物連續使用時間不宜超過1周。
5、抗膽鹼藥
抗膽鹼藥通過拮抗迷走神經釋放的遞質乙醯膽鹼, 達到鬆弛支氣管平滑肌和減少呼吸道黏膜分泌物的效果。
6、抗IgE單克隆抗體
對變應性鼻炎和哮喘均有良好的療效和安全性, 但是因價格昂貴, 目前在國內尚未用於臨床。
7、過敏原特異性免疫治療
根據患者檢測的主要過敏原,
通過反復皮下注射或者舌下含服等途徑,
逐漸增加過敏原疫苗的攝入量,
使患者達到對這些過敏原耐受的目的。
適用於對一種或個別幾種過敏原過敏的患者。
一般半年到一年起效,
總療程需要3年時間。
這是WHO推薦的唯一能夠改變患者免疫狀態的治療方法。
8、肥大細胞穩定劑
常用眼用(水溶液)和吸入劑型(乾粉), 用於控制眼癢等症狀, 鼻用色甘酸鈉可選用氣霧劑。 其他肥大細胞穩定劑包括奈多羅米鈉、四唑色酮等。 一般而言, 該類藥物藥效持續時間短且不如抗組胺藥和鼻用皮質類固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