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炎可分為急性期及慢性期, 這兩個時期的肝炎患者飲食原則各不相同, 患者應根據自己的病情進行合理的飲食調節, 對病情的恢復能起到一定的幫助。
急性肝炎患者飲食原則
肝炎患者在急性發作並伴有膽絞痛時應暫時禁食水, 發作緩解後, 患者可食用清淡流質飲食, 或者食用低脂、低膽固醇、高碳水化合物、維生素豐富的飲食。
膽固醇:急性肝炎患者每日的膽固醇攝入應限制在300毫克以下。
碳水化合物:患者每日碳水化合物應保證300克。
蛋白質:由於過多攝入蛋白質可刺激患者膽汁分泌, 從而引發膽絞痛,
脂肪:患者應限制動物性脂肪的攝入, 禽蛋類及羊肉不可食用, 每日脂肪攝不應超過45克, 可補充適量食用植物性脂肪。
飲水:保證每日飲水1500~2000毫升, 可起到稀釋膽汁的作用。
蔬菜、水果:慢性肝炎患者為了補充足夠的維生素和纖維素, 應多食蔬菜、水果, 也助於促進消化功能。
兩低一高:慢性肝炎患者飲食要低脂肪、低糖、高蛋白。
食量要適當:肝硬化患者消化功能減弱, 進食過飽常導致消化不良, 加重肝臟負擔。 飯吃八成飽最好, 而暴飲暴食對肝臟、胃腸功能都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