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愛滋病疫苗為什麼還沒研製出來

愛滋病發現近30年了, 可消滅與治癒愛滋病仍只是一句空話。 雖然科學界對愛滋病的起源、發病、傳播等科學機理逐漸有了深刻瞭解, 並且世界各國都在投入鉅資致力於該疫苗研製, 然而經過近30年的努力, 愛滋病疫苗的研製一直未取得實質性進展。

早在1997年, 美國總統比爾·克林頓就提出要在8年到10年內研製出有效的愛滋病疫苗。 美國掀起的愛滋病疫苗研製熱潮, 全球曾一度有幾十種疫苗進行臨床試驗, 但幾項主要的疫苗臨床試驗先後受挫, 結果令人沮喪。

目前, 雖然在愛滋病治療的藥物上有了進展,

但即使是最好的治療方案也沒能消滅愛滋病病毒。 愛滋病患者只要停止服藥, 幾周內就可看到體內愛滋病病毒水準的暴漲, 免疫系統岌岌可危;而長期用藥, 藥物的毒力、耐藥株發生以及代謝性併發症等副作用的出現又難以避免。 有研究人員宣稱正在發現新研究思路, 以壯士氣, 但明顯感覺底氣不足。

事實上, 疫苗是人類對抗病毒性疾病最有效的措施, 已反復被基礎研究與臨床研究所證實。 但為何在HIV(愛滋病病毒)感染的預防研究中陷於困境呢?

有專家將其歸因於HIV病毒變異過於複雜。 事實上, 病毒生存的種種特徵, 易於變異是病毒的通性, 但不管如何變異不能失卻其自身的基本結構與特徵, 因此病毒變異不是疫苗研製不能成功的恰當理由。

乙肝病毒善於變異, 但疫苗卻卓有成效;流感病毒更善於變異, 年年都有相應疫苗問世。 為什麼HIV病毒疫苗的研究人類屢戰屢敗呢。

造成一種病毒疫苗研製的困境大致可分為技術或理論兩大方面的因素;按今日病毒學與分子生物學的技術水準, 不存在疫苗研製技術上的問題, 而理論機制就顯得尤為重要。

從HIV病毒感染機制與愛滋病的發展規律分析, 愛滋病疫苗研究失敗的主因既源於我們以往對病毒與免疫系統之間關係的認識有誤、同時又無視HIV病毒的流行與致病規律。 因此, 其註定不可能獲得成功。

HIV是以人類為宿主和長期宿主的病毒, 可在人群中流行。 病毒入侵的是人體循環系統(血液與體液)中的白細胞,

HIV感染入侵可以激發人體的免疫反應。 因為有特異免疫應答的發生與建立, 病毒被大量清除, 因此HIV感染急性期過後, 病毒血症基本消失。

在臨床上, 診斷是否感染HIV病毒主要依據的是抗HIV免疫應答標誌呈陽性, 而並不是一定能在外周血中發現HIV病毒。 HIV病毒雖然在迴圈中消失, 卻可以在部分白細胞中殘存, 這些殘留的病毒是日後發生愛滋病的潛在因素。

這項事實說明, 免疫應答可以清除游離病毒, 使病毒局限化, 卻不能清除細胞內殘留的病毒;也表明了正常的免疫反應是不能徹底清除HIV病毒的, 那麼用疫苗激發的免疫反應就無法阻止殘存在細胞內的病毒隨白細胞入侵, 從而預防HIV感染。

此外, HIV病毒傳播不僅可通過體液, 也可以通過體液內帶有殘留病毒的細胞傳播。 疫苗激發的特異免疫可以中和通過體液入侵的游離病毒, 但並不能清除攜帶病毒的白細胞。 同時, 像HIV這樣的逆轉錄病毒又有不通過體液介導的細胞間跨膜感染的性能。

可見, HIV疫苗激發的免疫反應是無法取得有效效果的。

過去, 研製愛滋病疫苗的嘗試大多集中於使用一種物質啟動人體免疫系統, 使其產生特異抗體, 以其防止感染。 然而, 當人體自身正常的免疫應答都不能產生有效機制來解決病毒的殘留問題與愛滋病的發生, 愛滋病疫苗又如何能發揮保護性免疫反應的功能呢。

到了現在, 大概只有少數人還對愛滋病疫苗存留希望了。

不過, 人類也不用沮喪, 人類花費鉅資以及近30年的疫苗研製的努力, 雖然沒有成功, 卻促進了我們對HIV與免疫系統之間相處關係的認識, 啟發我們採用抑制和病毒干擾機制去對抗HIV病毒。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