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腸淋巴結是愛滋病毒在機體中的藏身之所

發現

無法徹底從機體中根除愛滋病病毒一直是愛滋病治療中的一大難題。 7月23日, 一個由法國多家科研機構組成的研究小組宣佈, 腸淋巴結是愛滋病病毒在機體中的藏身之處, 從而揭示了愛滋病病毒“復活”的原因, 使愛滋病研究又向前邁進一步。

長期以來, 醫學界在臨床治療時發現, 所有接受強化治療的愛滋病病毒攜帶者在停止治療後, 身體中很快又重新出現愛滋病病毒, 並由此推斷在感染者的機體中不但存在愛滋病病毒的藏身之所, 而且機體的免疫系統難以對其進行有效控制。

為解開這一難題,

由法國國家醫學與健康研究所、法國國家科研中心以及法國巴斯德研究所聯合組成的科研小組進行了大量試驗。 結果發現, 腸淋巴結為愛滋病病毒提供了一個絕好的保護屏障, 使得藏匿其中的病毒無法被徹底消滅。

科學家經過進一步研究發現, 腸淋巴結中的T—CD8淋巴細胞(細胞毒素T淋巴細胞)活力較差, 其他組織中的這種被稱為殺手的淋巴細胞通常能夠消滅被感染的細胞, 控制病毒, 但腸淋巴結中的這種淋巴細胞缺乏這一能力, 從而導致愛滋病病毒在其中藏身, 並逐漸擴散到其他器官, 加重病情。

研究人員證實, 是一種叫TGF—β的細胞因數導致腸淋巴結中T—CD8淋巴細胞功能缺損, 抑制了淋巴細胞的活性,

導致其早衰。

法國科學家表示, 他們的研究為徹底戰勝愛滋病提供了新思路, 比如抑制TGF—β細胞因數, 修復功能受損的T—CD8淋巴細胞, 以及加強針對腸淋巴結的治療等。

點評

腸淋巴結是愛滋病病毒在人體中的藏身之處, 這不是一個突然發現, 而是最近幾年來醫學界不斷研究的結果。 科學家最早發現猴愛滋病病毒在猴子的腸黏膜淋巴結中複製和藏身, 如今在人體中也有類似的發現。

過去我們對愛滋病的防治, 往往重點關注血液系統。 血液系統只是人類免疫系統的一個“視窗”, 僅從“視窗”觀察, 不能全面認識愛滋病病毒的致病機理。 法國科學家的發現, 讓人類能夠比較全面地瞭解愛滋病病毒在機體中潛伏、繁殖和破壞免疫系統的“圖畫”。

這一發現是從分子水準的基礎上進行闡釋, 對全面掌握愛滋病的致病機理是一個進步。

發現愛滋病病毒在人體中的藏身和致免疫損傷之處, 是人類對愛滋病病毒認識的一個提高和深化。 但這還不是防治手段和技術方面的突破, 我們還沒有找到對付愛滋病病毒的“殺手鐧”或“魔彈”。 要想利用這一發現來研究疫苗或治療藥物, 還有漫長的路要走。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