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人群養生>白領養生>正文

誰炒誰的魷魚

我很愛吃魷魚, 尤其是鐵板燒。 但我不喜歡“炒魷魚”這個說法背後的含義——捲舖蓋走人, 生生折射出一種壓迫與被壓迫的殘酷關係。

人是社會生物, 大半生都在勤勉工作, 一方面是為了養家糊口, 另一方面是創造價值。 對老闆而言, 如果員工創造不了價值, 就可能面臨“炒魷魚”的命運。 對員工而言, 如果通過努力仍然得不到自己想要的東西, 大可以“翻炒魷魚”。 個人和公司, 永遠都是相互選擇的關係。 因此, 炒人者無需趾高氣揚, 被炒者也無需黯自神傷。

但是, 無論是“炒人”還是“被炒”, 雙方心裡的滋味都不會好受。

一個小公司的財務主管招了一個新人做會計, 試用期三個月。 在這三個月裡, 兩個女人相處的不錯, 平時有說有笑, 中午休息時一起出去吃飯逛街, 互相參謀。 轉眼試用期快滿了, 大女人開始猶豫, 要不要給小女人轉正呢?

論人際關係, 小女人顯然可以過關, 能和上司一起出去逛街就是例證。 但若論工作能力, 小女人卻有所欠缺。 她粗心大意, 很簡單的帳目都經常出錯。 說了讓她務必仔細小心, 她聽在耳裡卻並未放在心上, 下次照樣出錯。 為此, 財務部的其他同事對她頗有微辭, 因為每次她弄錯的帳目都要浪費她們的時間和精力。

大女人犯了難——如果留下她, 其他同事的閒話且不說, 工作上出了漏子還不是自己來頂鍋蓋?可是,

相處了一段時間總有些情誼, 讓她拉下臉來狠心辭掉小女人, 她總有些說不出口, 況且現在工作那麼難找, 而這是小女人的第一份工作。

“炒她”, 還是“留下她”?大女人生平第一次體會到了“惡人難當”的痛苦。 她甚至後悔自己當初沒有擺出上司的架子, 毫無防備就和新來的小兵走得太近, 以至於造成了現在的尷尬局面。 她無法想像小女人突然聽到被辭退消息後的沮喪模樣, 這種想法讓她深感不安。

但是, 商業社會是殘酷的, 你不能創造價值, 就沒資格享受位置。 在反復權衡了公司利益和她們之間那點兒脆弱的個人私誼之後, 大女人毅然決定和小女人“攤牌”, 並在家裡以老公為對象, 反復排練“炒魷魚”的說辭——你為什麼不適合這份工作,

我對你個人沒有任何不滿, 希望你有更好的前途, 云云。

最後, 她們在乾淨明亮的會議室裡面對面坐下來談話, 沒想到, 小女人先開口了:“通過這段時間的實踐, 我發現我自己不適合做財務工作。 我決定辭職了。 ”

大女人突然覺得有些失落, 之前反復排練的說辭都沒派上用場, 是小女人把她給反炒了。

小女人笑得挺開心:“非常感謝您對我的栽培和教導, 這段時間我學到了很多東西, 也意識到了自己適合幹什麼, 不適合幹什麼。 我對公司沒有任何意見和不滿, 我辭職只是因為我想尋找一份更適合自己的工作, 走好自己今後的路。 ”

看著小女人直率坦誠的態度, 又想到自己之前的糾結兩難, 大女人豁然開朗——其實,

誰炒誰並不重要, 那只是個形式而已。 重要的是, 我們能不能從工作中得到我們想要的, 無論是物質回報還是精神價值。

職場是個大廚房, 每個人都有機會表現自己的廚藝——有的人成了大廚, 有的人只是幫工, 這可能是個人技藝的區別, 也可能是從業經驗的區別。 大廚可以對幫工說, 你幹得不好, 我不要你幹了。 幫工也可以解下圍裙說, 廚房工作條件太差, 我不想幹了。 但大廚沒必要為此得意非凡或惋惜不已。 也許有一天走進另一家飯館點菜, 後面的大廚正是當年你炒掉的幫工。 因為, 無論廚藝如何, 炒瓢總是掌握在自己手上。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