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炎是我們人體常見的一種肛腸方面的疾病, 而且腸炎的發病率還是比較高的, 所以在很多人的身上都是有腸炎的表現的。 腸炎雖然是一種較為普通的疾病, 而且大部分時候, 腸炎對於人體並不會造成太大的傷害。 但是如果不及時醫治的話, 很多可能會加重病情的, 到時候的後果就不得而知了。 關於腸炎的治療方法有很多, 中醫療法就是其中的一種。
對於腸炎的治療, 現在的醫學上面的許多方法都是非常有效果的, 一般的西醫治療腸炎, 效果是很快的, 但是很多時候是會反復發作的。 而中醫治療腸炎,
腸炎是細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蟲等引起的小腸炎和結腸炎。 臨床表現主要有腹痛、腹瀉、稀水便或黏液膿血便。 部分病人可有發熱及裡急後重感覺, 故亦稱感染性腹瀉。 腸炎按病程長短不同, 分為急性和慢性兩類。 慢性腸炎病程一般在兩個月以上, 臨床常見的有慢性細菌性痢疾、慢性阿米巴痢疾、血吸蟲病、非特異性潰瘍性結腸炎和限局性腸炎等。
中醫認為腸炎屬於“胃脘痛”範疇, 本病多由飲食失節、損傷脾胃、情志不暢、肝鬱氣滯或脾胃虛弱、中氣不運所致。 病位在胃脘, 與肝脾關係密切, 早期多為實證,
①寒邪犯胃證:症狀見胃痛暴作, 疼痛如絞, 畏寒喜暖, 遇寒痛甚, 得熱痛減, 多有受寒病史, 口淡不渴, 舌淡苔白, 脈弦緊。 治則為溫中散寒、行氣止痛。 方選良附丸加減(高良薑10g、香附10g)。
②宿食停滯證:症狀見胃脘脹痛拒按, 噯氣或矢氣則舒, 噯腐吞酸, 進食加重, 不思飲食或吐不消化食物, 吐後痛減, 大便不爽, 舌苔白厚或厚膩, 脈滑等。 治則為消食導滯、理氣和胃。 方選保和丸加減(山楂10g、神曲10g、茯苓15g、陳皮10g、萊菔子30g、連翹15g、麥芽10g)。
③肝胃氣滯證:症狀見胃脘脹滿, 攻撐作痛, 連及兩脅, 每因情志不遂而加重, 噯氣頻頻, 善太息, 舌苔薄白, 脈象多弦。 治則為舒肝理氣、和中止痛。 方選柴胡舒肝散(柴胡15g、芍藥15g、枳殼10g、陳皮10g、川芎9g、香附10g、甘草5g)。 因肝鬱蘊熱,
④因濕熱內蘊, 阻滯中焦引起的濕熱中阻證:症狀見胃脘疼痛, 脹滿嘈雜, 泛酸, 口幹而苦, 口渴不欲飲, 尿黃便秘, 舌苔黃膩, 脈滑數。 治則為清化濕熱、理氣和胃。 方選黃連溫膽湯(黃連6g、半夏10g、茯苓10g、陳皮12g、竹茹10g、蒲公英30g、甘草6g)。
⑤瘀血阻絡證:症狀見胃脘疼痛, 痛如針刺或刀割, 痛有定處而拒按, 面色晦暗無華, 唇暗, 有嘔血、便血, 舌質紫暗或有瘀斑、瘀點, 脈澀。 治則活血化瘀、理氣止痛。 方選失笑散合丹參飲(蒲黃9g、五靈脂9g、丹參10g、檀香10g、砂仁6g)。
中醫治療腸炎的方子有很多, 而且其中的大部分藥方對於腸炎的治療效果是非常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