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腎小球腎炎常簡稱急性腎炎。 廣義上系指一組病因及發病機理不一, 但臨床上表現為急性起病, 以血尿、蛋白尿、水腫、高血壓和腎小球濾過率下降為特點的腎小球疾病, 故也常稱為急性腎炎綜合征。 臨床上絕大多數屬急性鏈球菌感染後腎小球腎炎。 本症是小兒時期最常見的一種腎臟病。 年齡以3~8歲多見, 2歲以下罕見, 這與兒童進入集體生活環境後, 第一次接觸溶血性鏈球菌致腎炎菌株, 又尚未產生特異性免疫有關。 男女比例約為2∶1。
一般來說, 急性腎小球腎炎的病因與溶血性鏈球菌感染有關,
飲食方面, 家長應根據患兒病情適當調整。 發病初期患兒水腫、血壓高、尿少, 應選擇無鹽、低鹽飲食, 為了調劑口味, 可加一些無鹽醬油;如水腫消退, 可改為低鹽飲食(一半是無鹽菜, 一半是正常鹹味菜, 兩種合併在一起就是低鹽菜了)。 用堿做的發麵饅頭也屬有鹽食品, 不要給患兒吃。 有水腫、尿少時還應限制飲水量。 尿少時, 因身體內含氮的廢物及鉀不易排出體外,
日常生活中, 要注意保持室內空氣新鮮, 每日定時開窗通風換氣。 家裡應儘量謝絕親友探視, 特別是患感冒的人, 以預防呼吸道感染, 因患兒呼吸道感染後, 會使病情加重。
急性腎小球腎炎患兒的日常護理對於患兒早日康復非常重要, 如果不注意休息或者治療不合理, 很容易使病程延長, 出現貧血、腎功能損害等情況, 轉化為慢性腎炎。 專家提醒說, 孩子患病後的前兩周要注意臥床休息;待水腫消退、血壓正常、肉眼血尿消失後, 可下床輕微活動;病後2~3個月如病情恢復順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