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中醫如何檢查缺血性心肌病

缺血性心肌病在中醫學中屬 “胸痹”、“心悸”、“怔忡”、“水腫”等病證範疇, 檢查主要以證候分析為依據。

心氣虛弱證

心悸善驚, 少寐多夢;氣虛則氣短乏力, 動則症狀加重, 患者常自汗、容易感冒。

氣陰兩虛證

心血運行不暢, 心脈失養致心悸;虛不耐勞, 活動後加劇;氣虛導致氣急、乏力;陰虛陽亢可見頭暈;陰虛生內熱, 可見顴紅盜汗, 心煩失眠。

心血瘀阻證

絡脈不通, 可見胸部刺痛;血脈凝滯導致痛處固定不移;入夜後疼痛加劇;瘀血阻塞, 氣血不暢, 心失所養, 故胸悶心悸氣短。

痰濁痹阻證

痰濁上擾清竅則心悸眩暈;脾氣不足,

運化無力則納呆;脾陽不足, 失于溫養則形寒肢冷;脾陽不足, 水濕內停, 溢於肌膚, 故見小便短少或下肢浮腫, 渴不欲引;痰濁中阻, 胃氣上逆, 可見泛惡欲吐。

陽氣虛脫證

胸陽不運, 氣機痹阻, 可見重度氣急, 不能平臥, 煩躁不安;陽虛陰盛, 不能溫煦, 可見四肢厥冷, 大汗淋漓;氣不化水, 故見尿少水腫。

心腎陽虛證

腎不納氣, 故見心悸氣喘, 動則尤甚;腎陽不足, 膀胱氣化不利, 則尿量減少, 或因下元不固而多尿, 可有浮腫與多尿並見;腎陽虧虛, 不能溫養, 可見畏寒肢冷;腎陽盛衰, 不能溫養腰府及骨骼, 可見腰膝酸軟;陽氣不能溫煦上榮, 故見面色蒼白。

心脾陽虛證

陰寒內生, 故見氣短乏力, 身寒肢冷;脾胃運化失健, 故見腹脹納呆, 不思飲食;脾陽不足,

運化無權, 水濕內停, 不能化氣利水, 溢於肌膚則水腫尿少。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