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揭開整形手術背後暗藏的2大真相

目錄:

第一章:揭開整形手術背後暗藏的2大真相

第二章:反復整形當心“上癮”

第三章:請對整容抱有合理的期待

第四章:手術失敗信心不再來

第五章:也許 你需要的是給心靈“整容”

編者按:現在的女性都追求美麗, 有些人甚至為了更加的出眾, 去做一些整形手術。 其實整形手術風險的是聽大的, 因此切不可隨便的就去做這樣的手術。 接下來小編給大家揭開2大整形手術真相以及告訴大家一些美容整形手術注意事項與弊端, 愛美人士快看看。

揭開整形手術背後暗藏的2大真相

提起整形, 很多人會想到韓國電視劇裡的那些俊男靚女。

似乎隨著“韓流”的侵入, 一夜之間, 整形成為很多愛美人士熱議的話題。 很多人都夢想通過整形手術變成理想中的模樣。 可是, 你知道整形手術存在什麼風險嗎?你做好整形手術的心理準備了嗎?如果手術一旦失敗, 你能接受什麼樣的結果?在本期策劃中, 我們將帶你更深入地瞭解整形手術, 幫助你作出更理性的決定。

↓點擊圖片直接進入下一頁↓

整形手術的兩個真相

隨著物質生活的改善, 人們對美的要求日漸提高, 越來越多的人選擇通過整形來實現對美的追求。 打開電視或翻開報紙雜誌, 各種整形廣告撲面而來, 令人眼花繚亂。 然而, 由於整形市場缺少有效監管, 魚龍混雜, 發生了很多觸目驚心的整形失敗案例。

不可否認, 成功的手術可以大大提升人們的自信心, 改善生活品質, 而—旦失敗, 後果可能是難以承受的, 這些事實讓人們對整形手術又愛又恨。 下面就讓我來告訴你關於整形手術的兩個真相吧。

真相一:

任何整形手術都有風險

在整形手術中, 常見的風險的感染、出血、癒合不良、神經環死、麻醉意外、瘢痕增生、術後形態不滿意等等, 然而, 這些風險的發生常常與手術適應征及手術方案的選擇、手術操作是否規範、術後處理息息相關。 正規、實力強的醫院, 具有整形手術資質, 經驗豐富的醫生往往可以把這些手術風險降到最低。

與其他外科學科不同的是, 整形外科有著其獨特性, 整形手術風險由整形外科病人和整形外科醫生共同決定。

由於人們對美的評判標準千差萬別, 很多時候, 手術效果的好壞難以把握, 只是靠患者本人直觀感覺或者周圍親朋好友的評價來判定, 另外, 醫生在術前對患者的心理預期不容易把握, 這也導致醫師和患者對手術後效果的評診不一致, 這種“風險”在臨床實踐中屢屢出現。 所以, 術前, 患者應和醫生進行足夠全面的溝通, 通過個性化的手術方案來儘量減少偏差。

真相二:

整形不等於整容或美容

從醫學角度來說, 整形外科是外科的一個分支, 是用外科手術法或組織移植的手段.對人體組織、器官缺損、畸形進行修復和再造, 或對正常人的形體進行再塑造, 達到形態的改善和美化及功能的重建。

經過治療後, 使因疾病、創傷或先天性畸形造成縱組織、器官缺損或畸形的患者“傷而不殘!殘而不廢”, 使健康人更英裝、更美麗。

一般來說, 整形外科可分為兩大類:重建整形外科以及美容整形外科。 前者主要治療先天性或因其他原因引起的功能及外形方面的缺陷, 如因車禍、創傷、疾病造成身體的異常如小耳畸形、燒傷性瘢痕增生等;美容整形外科則是主要針對正常人形體進行再塑造, 達到形態的改善和美化及功能的重建使健康人的外表達到更加完美的狀態, 如割雙眼皮、隆胸、除皺等。 由此可見, 整容不能等同於整形, 這只是整形外科的一個組成部分。

另外, 我們還應該把整容和美容區分開來,

前者屬於醫學範疇, 只能在正規的醫療機構、由取得整形手術資質的醫務工作者開展;而美容則屬於生活保養和保健範疇, 只是採用理療、保健品或一段的藥品對人體進行養護, 因此, 美容場所開展的整形醫療活動都是沒有保障的?—旦出現糾紛, 消費者的權益無法得到有效保護。

反復整形當心“上癮”

在臨床中, 常常會遇到這樣的患者, 比如因為成長過程中家庭的原因導致自卑, 希望通過整形而獲得自信等, 這些患者往往自我接納度低因而通過整形也無法真正解決問題, 有的可能導致整形成癮。

何謂整形成癮?

整形成癮是指個體因為整形衝動失控, 導致生理、心理和社會功能明顯受損的癡迷狀態, 這和購物狂、煙癮等類似, 即通過某種行為來釋放壓力並滿足心理需要。這類整形成癮的人群中,往往在一次手術後取得滿意效果,就對整形手術 產生不切實際的美好幻想,於是一而再,再而三對同一部位或多部位進行整形手術,染上整形成癮毛病。

有一則關於整形成癮的相關報導:英國女模特艾莉西婭·杜瓦爾自17歲起,總共接受了至少100次整形手術,其口包括15次隆胸手術。由於全身上下“動刀子”的次數實在太多,導致術區神經適度受損,艾莉西姬的腹部、左乳和右臂下方的皮膚全部失去了知覺。

整形成癮已經成為大家越來越關注的話題。整形成癮者多是20-30歲的年輕女性和處於更年期的女性。她們或者對自身要求較高,或是隨著青春流逝,不滿足于現有外貌。從心理學上講,如果一個人過分看重某一事物,那麼他對這個事物的認知評價就會比一般人的標定得高,就會出現成癮傾向。同樣對整形成癮者來說,他們產生的一些關於整形效果不合理的聯想使其不停地通過整容去尋求心理安慰。一些整容者甚至不惜重金,無視風險,活動於各類整形中心做各種整形術,以求理想容貌,一旦不能達到自我滿意,就通過新的手術來尋求滿足。

據有關研究表明,有的整形成癮患者的心理上可能存在身體變形症(一種心理疾病)。而這類患者往往需要通過心理干預及治療來戎癮。反復整形的患者,應努力豐富自身內涵,提高自身素養,提高自信心,正確認識內在美與外在美的關係。另外,還需要正確處理生活、工作中的壓力和問題,通過有效管道宣洩、疏解自己的情緒,而不是把所有希望寄託于不現實的手術效果上。那些難以戒癮者,則需及時尋求心理專家幫助,排除心理問題。

請對整容抱有合理的期待

網上有一個經典的關於整容的笑話:

有一位女士對大夫說:“我想整容。”大夫問她有什麼要求。女士回答:“我要整成左臉關之琳,右臉劉嘉玲,上臉蔡依林,下臉林志玲那樣。”大夫說:“那整完後肯定是張鐵林。”

這當然只是一個笑話。,任何一位整形科的人大都不會答應患者如比不靠譜的要求。但是,在臨床門診中,那些拿著明星照片,希望自己能整成像自己心儀的明星一樣美麗的患者卻不在少數。面對患者殷切的目光,有些時候,我只能對他們說抱歉。

不同的患者背後,其治療動機也各不相同,有的是為了改善容貌,提升自信,有的是為增加自己在愛人心中的吸引力;還有的是為了加人找工作時成功的籌碼等等。不管是出於何種動機整容,和患者提前作好術前溝通是非常重要,要麼,一般情況下,整形科大夫地哪些患者說“不”呢?

希望通過整容改善心理困境的患者

自人說整形科大夫是“拿著手術刀的心理醫生”。這種說法雖不太準確,但在和患者作術前溝通時,我確實發現有些患者存在某種程度的心理問題或障礙,他們來整形的動機也非常不理性,比如有女患者說:“自從生完孩以後,丈夫似乎對我沒多大興趣了,要是我變漂亮了,他就會對我好的。”在這種時候,我會建議患者回去多和丈夫溝通,確認—下丈夫對自己冷淡的原因,也許是對方最近工作壓力大或者患者本身忙於照料孩子,導致夫妻相處時間太少,交流不暢等,事實可能根本不是患者想像的那樣。畢竟,通過整容只能改善人的外在的容顏,如果有心理問題,就需要去心理科或精神科尋求更專業的幫助了。

過於追求完美的患者

在前來整容的患者中,女性占大多數。對於有的患者來說,外貌的缺陷確實給她們帶來了很大的煩惱,比如因為遺傳或基因突變的關係造成的巨乳患者,希望通過縮胸手術,提高她們的生活品質。這種要求是無可厚非的。但是更多的患者本身容貌正常,有的可以說漂亮,卻依然要求整容。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常常會和患者作耐心的解釋和溝通。因為像這樣的患者,往往過於追求完美,不希望看到瑕疵。她們常常拿著鏡子,一照就是好幾個小時。對於這些將太多精力放在容貌上的患者,即使手術成功,她們也不會滿意。很多人,變成了“整形戰士”(即反復整形的患者),身陷整形的惡性循環不能自拔。這是非常可悲的。

此外,還有那些對自己性別不認可,希望做變性手術的患者。因為變性手術不是一項簡單的手術,涉及倫理、法律、家庭、道德等多個層面的問題,這樣的手術應是極為慎重的。

任何手術都是有風險的,整形手術也例外,很多時候,美和毀容只是一線之隔。有些不負責任的整形醫生會在術前故意淡化風險。建議那些確實有整形需要的患者,選擇正規大醫院,挑選有整形資質的大夫,這樣才會有保障。

手術失敗信心不再來

徐女士今年40歲出頭,是一家美容院的老闆,事業做得很成功。她開朗熱情,心靈手巧又愛美:而且非常善於打扮,很多衣服飾品都是自己DIY的,還經常受到姐妹們的造捧。離婚多年,徐女士獨自照顧女兒,好在女兒聽話又爭氣,現就讀於一所重點高中,也不需要母親太操心,因此,母女倆的日子過得很開心。

隨著年齡的增長,徐女士像所有愛美的中年女性一樣,努力地保養自己的肌膚。可是每次面對鏡子的時候,日益顯著的眼袋都讓她心煩不已。經過了幾年的強化美容保養,效果仍然不能盡如人意。於是,思量再三後,她找到了一家專業的整形醫療機構,接受了去眼袋手術。

手術後,當雙眼周圍的紅腫逐漸消退,期待中緊致光滑的雙眼輪廓並沒有出現,左側下眼瞼像是少了點兒什麼,看上去很不自然。

徐女士找到做手術的醫生尋求解決辦法,被告知:目前的狀況不宜再進行手術去矯正,而且沒有特效方法可以改善。從此,徐女士悶悶不樂,無心自己的生意,也不再出去找朋友娛樂,整天想著自己整容失敗的經歷難以釋懷,埋怨自己不該“鬼迷心竅”去做整容手術,也記恨做手術的醫生開始沒有跟自己說清楚,情不自禁一次又一次去找醫生“理論”。當整形科醫生不勝其煩,提出退還手術費用時,徐女士更委屈了:“我不是計較這點兒錢的人,我就是不甘心啊”。

終於,在朋友的推薦下,徐女士走進了心理診室。

在我看來,面前的徐女士眉清目秀、衣著得體。可她卻雙眉緊鎖,滿腹怨氣,一直在滔滔不絕地講述自己的遭遇。一會兒說“我再也不想這樣下去了,希望能夠恢復正常的生活”,一會兒又不止一次提出“我過幾天還要事去找那個醫生”。接下來就是後悔、抱怨、發洩……

最後,徐女士終於從訴說中停下來,情緒也平靜了一些,她歎氣道:“我好像變了一個人,自己都不認識自己了,我該怎麼辦?”

諮詢師很及時地表達共情:“這樣能事發生在像您這麼漂亮的女性身上,真的很讓人同情。您這段時間一定過得很艱難。那麼,在您的人生中,以前還有過什麼艱難的日子嗎?”

徐女上沉默了片刻,然後感慨萬千。她講起了自己婚姻破裂、獨自養育孩子的經歷,那時候吃了很多苦,但是她不放棄、不服輸,一步步從情感的失落和生活的困苦中找到出路。諮詢師發現,當她講起自己奮鬥的這的些經歷時,整個人散發出不一樣的光彩。

隨後,我和徐女士一起尋找其當初成功應對困境的方法和自我激勵的語言,並一一寫出來,挑出其中一些作為應對這次“危機”的實用方案,最後,我們約定了此後的諮詢計畫,準備一起面對這些煩惱,逐一解決問題。

接下來的諮詢中,我和徐女士一起討論她反復去找手術醫生的行為,發現每次她和那位醫生見面後,非但不能解決問題,還會懊悔、怨恨,情鍺更加糟糕。那位醫生也非常無奈,盡逗躲著她,而這種狀況又造成她新的不滿和惡劣心情。徐女士自己也看到了這種行為是無效的,並且找到了內心真正的意圖一一我過得不好,你也別想好受。雖然她從理智上知道怎樣做才對,但是情感上始終放不下。

這種糾結的心情和女士當年的婚姻生活非常想像,同樣的模式、同樣的想法和做法。。。。。。很幸運的是,既往的經驗和教訓又一次為她找到了出路。雖然經歷了幾次波折,反復,最終,她從內心裡放過了那個醫生,也放過了自己。這時的徐女上又變得光彩照人,雖然眼袋還是“有點兒不自然”,但她說得好,“相由心生,女人的言行心態也是一張‘臉’。”

徐女士的治療已經結束了,她又回到了日常的愉快生活中。但是類似的情況還可能發生在別的人身上。愛美之心人皆有之,現代的整形美容醫學技術為追求美麗的人們提供了無限機會,但整容失敗的例子也屢見不鮮。這樣的結果往往讓當事人陷入悔恨、不滿和抑鬱中不能自拔,直接影響到正常的工作和生活。也有的人會發展為抑鬱症或其他心理障礙,使得身心極度痛苦。

給愛美人士的小建議:

1、美容整形手術如果是為了錦上添花,一定要慎重,充分考慮並知曉技術上的“成功”和我們每個人主觀期待的效果可能並不是同一個概念。手術畢竟是一種有創性的操作,成熟和有把握的手術並不意味著沒風險。選擇手術前,應對相關細節有所瞭解,和醫生充分溝通。

2、 已經接受整容手術並對結果不滿意時,可以在心裡制定一條“損失的底線”.即現在已經損失了美麗的效果,如果再損失心理健康和正常生活就更為得不償失。既然整容是為了讓自己生話得更好,就要守住自己的底線,不要“賠了夫人又折兵”。

3、不要默認什麼都應該是完美的。為自己現有的健就和身體情況打分例如:您雙眼的視力有多重要?您給自己的分數是多少?那聲音和說話的能力呢?健全的雙手、雙腿呢?能夠自己進食、消化能力呢?容貌呢?把所有的分數加在一起看看,再看看容不得貌所占的比例…~可能不像我們原來以為的那麼大呢。

4、如果痛苦持續的時間礦長,對生活的影響太大,自己難以克服,耱助可能是一個最有效的方式。除了我們的親朋好友外,專業的心理資詢人員或醫生可以從專業的給予輔導和治療。

也許 你需要的是給心靈“整容”

亞里斯多德在兩千多年前就曾說過:“美貌是最好的介紹信。”的確,相貌作為人與人交流的最直接的媒介,日益受到人們的重視。對於整容,心理諮詢師很難去評價它是對還是錯, 是好還是壞,因為兩個方面的事例都不少。許多人因為整容而信心大增,心情舒暢、事業愛情雙豐收;還有不少人因為整容而毀容,悔恨終生,一蹶不振,甚至走上絕路,面對日益興盛的整容現象,我們是否更應關注與整容有關的心理層面?

戀愛失敗不是容貌的錯

28歲的思淼與男友交往多年,最近男朋友卻突然提出分手,很快與另外一個更年輕的女孩打得火熱。這件事對思森打擊很大,她覺得男友拋棄自己是嫌棄自己長得不夠漂亮,於是.一心想通過整容重新挽回男友的心,整容醫生打量著眼前的思淼:這張臉不管從整個輪廓,還是臉上的各個器官都挺好,沒有什麼問題,是一張難得好看的美人臉。醫生經過與思淼溝通,意識到她的問題可能出在心理上,就建議她去看心理諮詢師。後來,思淼在心理諮詢師的分析和幫助,。才認識到男友離開自己的真正原因是自己對男友的過度依賴和過度佔有(思淼希望男友24小時都陪著她.絲毫不給對方空間):男友在這份沉重的愛情面前選擇了逃離。

在臨床上,像思淼這樣把戀愛失敗的原因歸於自己容貌的人不在少數。還有許多類似的例子!比如把人際交往的失敗,把事業的不順,把婚姻的挫折等等都歸因於是自己的容貌不夠美麗,沒有吸引力,從而尋求整容。其實,即便整了容,因為是錯誤的歸因,也不會改變失敗的結局。

一句玩笑活,卻成了心底永遠的傷

晶晶是某藝術院校的—名學生!雖然才藝—點也不比別人差,但在這美女如雲的學校裡,有些胖的她總覺得低人一等,抽脂、隆胸……經過一系列的整容手術後.晶晶覺得別人依舊看不起她,這時.她想到了再一次整容,卻被整形醫生拒絕了,並被建議到心理科諮詢。

坐在心理診室裡,晶晶始終低著頭。“可以把頭抬起來點嗎?”諮詢師問道。晶晶卻將頭埋得更低了,她的雙手在褲子上揉搓著:‘我長得很醜!”沒等諮詢師繼續問話,淚水已經從她的眼睛裡湧出。她努力控制著自己的緒:”小時候,每到過年,小姨父就會拿著相機給我們這些小孩拍照,可是每次輪到我時.他都說我太胖而不給我拍。”

毫無疑司,晶晶姨夫的一句看似無心的玩笑話,卻如冰刀劃在她童年時脆弱的心上,而醜留下了深深傷痕—從小到大對容貌能自卑。越是缺乏什麼,人們就越渴望得到它。“缺乏”美貌的晶晶太需要美麗了,她太需要別人對她外貌的認可了。她把希望寄託在整容上,整容對她找回容貌的自信或許有些幫助,但是要想讓一顆曾經受到傷害心靈徹底走出自卑的陰影,還需要從心理的角度來修復早年的創傷,從而改變自我的印象。

“我的鼻子長歪了!”

27歲的小夥子大力,近一兩年總感覺自己的鼻子長歪了有損其帥氣的形象,害怕見人,雖然周圍的朋友並沒有發現他的鼻子“歪”了,但他依然對自己的感覺堅信不疑。終於,大力不顧家人的勸阻,在一家醫院經歷了前後4次整容手術,共花去7萬多元,鼻子卻始終沒有“糾正”過來。現在,他還是每天無數次地觀看鏡子中自己的“歪”鼻子,非常氣憤,準備把這家整容醫院告上法庭.整容醫生也很無奈,整過的鼻子怎麼看都正常啊,一點兒也不歪。不知在第一次整容前,整容醫生是如何看待他的鼻子的。

這立感覺鼻子“歪”的小夥兒,其實患了軀體變形障礙,這屬於心理或精神上的問題,而不是鼻子的問題,所以,無論怎樣整鼻子,似平都無濟於事。心病還需心葤治,整容醫生面對這樣特殊的愛美考最好還是不動刀為好。

完美也擋不住歲月的腳步

36歲的欣茹一天照鏡子時,突然發現自己光潔雪白的臉頰上出現了一個黑點.仔細一瞧,是顆黑斑。她—下子慌了,心“怦怦怦’地跳,.心裡嘀咕著:“這下可完了,美女變成醜小鴨了。”她為此鬱悶了兩個月,“不行,堅決不行,我要消滅它!’她開始打聽有關整容的事情.希望通過整容把這個黑傢伙消滅在萌芽之中。

欣茹為什麼這麼不能容忍臉上的一顆黑斑呢?原來,她對人對己要求都非常嚴格,是一個典型的完美主義者。隨著年齡的增長,各種痣、雀斑、皺紋可能都會慢慢爬上人的面孔,對於一個完美主義者來說,這意味著某種不完美,是不能接受的,因而促使他們加入整容的隊伍中。

上面是筆者從臨床心理諮詢中接觸過的整容者中歸納出的幾種整容心理動機。當然,整容心理動機是很複雜的,絕不限於本文所述。每個人尋求整容的心理動機都是不一樣的,一個整容行為可能會有幾種心理動機同時起著作用。這就要求每一位尋求整容的人。以及每一位整容醫生都要關注整容者的整容原因,而不要僅僅停留在如何整容上。

據瞭解,國外有些國家臨床整容門診的第一關就是求美者和心理醫生接觸,以判斷需要修整的是容貌還是心裡。在國內,目前尚缺乏這道程式。建議那些希望通過整容手術來改變容貌的愛美人士,在決定整容之前,端詳—下自己的內心,給自己提個問題:“為何要整容?”想明白了,想準確了,再去整容;或許,你會發現你需要的根本就不是整容,而是心理調節,或者需要到心理諮詢師那裡給心靈“整容”。

總結:做整容手術並不像我們想像的那麼美好,因此小編在此要告誡那些想要通過整容來美麗自己的人,天然的美才是最健康也最有魅力的,不要為了一時的魅力去傷害自己原有的健康哦。(文章原載于《心理與健康》,刊號:2012.02,作者:潘博、朱力、史麗麗、黃建軍,版權歸作者所有;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資訊,並不代表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儘快與我們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

即通過某種行為來釋放壓力並滿足心理需要。這類整形成癮的人群中,往往在一次手術後取得滿意效果,就對整形手術 產生不切實際的美好幻想,於是一而再,再而三對同一部位或多部位進行整形手術,染上整形成癮毛病。

有一則關於整形成癮的相關報導:英國女模特艾莉西婭·杜瓦爾自17歲起,總共接受了至少100次整形手術,其口包括15次隆胸手術。由於全身上下“動刀子”的次數實在太多,導致術區神經適度受損,艾莉西姬的腹部、左乳和右臂下方的皮膚全部失去了知覺。

整形成癮已經成為大家越來越關注的話題。整形成癮者多是20-30歲的年輕女性和處於更年期的女性。她們或者對自身要求較高,或是隨著青春流逝,不滿足于現有外貌。從心理學上講,如果一個人過分看重某一事物,那麼他對這個事物的認知評價就會比一般人的標定得高,就會出現成癮傾向。同樣對整形成癮者來說,他們產生的一些關於整形效果不合理的聯想使其不停地通過整容去尋求心理安慰。一些整容者甚至不惜重金,無視風險,活動於各類整形中心做各種整形術,以求理想容貌,一旦不能達到自我滿意,就通過新的手術來尋求滿足。

據有關研究表明,有的整形成癮患者的心理上可能存在身體變形症(一種心理疾病)。而這類患者往往需要通過心理干預及治療來戎癮。反復整形的患者,應努力豐富自身內涵,提高自身素養,提高自信心,正確認識內在美與外在美的關係。另外,還需要正確處理生活、工作中的壓力和問題,通過有效管道宣洩、疏解自己的情緒,而不是把所有希望寄託于不現實的手術效果上。那些難以戒癮者,則需及時尋求心理專家幫助,排除心理問題。

請對整容抱有合理的期待

網上有一個經典的關於整容的笑話:

有一位女士對大夫說:“我想整容。”大夫問她有什麼要求。女士回答:“我要整成左臉關之琳,右臉劉嘉玲,上臉蔡依林,下臉林志玲那樣。”大夫說:“那整完後肯定是張鐵林。”

這當然只是一個笑話。,任何一位整形科的人大都不會答應患者如比不靠譜的要求。但是,在臨床門診中,那些拿著明星照片,希望自己能整成像自己心儀的明星一樣美麗的患者卻不在少數。面對患者殷切的目光,有些時候,我只能對他們說抱歉。

不同的患者背後,其治療動機也各不相同,有的是為了改善容貌,提升自信,有的是為增加自己在愛人心中的吸引力;還有的是為了加人找工作時成功的籌碼等等。不管是出於何種動機整容,和患者提前作好術前溝通是非常重要,要麼,一般情況下,整形科大夫地哪些患者說“不”呢?

希望通過整容改善心理困境的患者

自人說整形科大夫是“拿著手術刀的心理醫生”。這種說法雖不太準確,但在和患者作術前溝通時,我確實發現有些患者存在某種程度的心理問題或障礙,他們來整形的動機也非常不理性,比如有女患者說:“自從生完孩以後,丈夫似乎對我沒多大興趣了,要是我變漂亮了,他就會對我好的。”在這種時候,我會建議患者回去多和丈夫溝通,確認—下丈夫對自己冷淡的原因,也許是對方最近工作壓力大或者患者本身忙於照料孩子,導致夫妻相處時間太少,交流不暢等,事實可能根本不是患者想像的那樣。畢竟,通過整容只能改善人的外在的容顏,如果有心理問題,就需要去心理科或精神科尋求更專業的幫助了。

過於追求完美的患者

在前來整容的患者中,女性占大多數。對於有的患者來說,外貌的缺陷確實給她們帶來了很大的煩惱,比如因為遺傳或基因突變的關係造成的巨乳患者,希望通過縮胸手術,提高她們的生活品質。這種要求是無可厚非的。但是更多的患者本身容貌正常,有的可以說漂亮,卻依然要求整容。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常常會和患者作耐心的解釋和溝通。因為像這樣的患者,往往過於追求完美,不希望看到瑕疵。她們常常拿著鏡子,一照就是好幾個小時。對於這些將太多精力放在容貌上的患者,即使手術成功,她們也不會滿意。很多人,變成了“整形戰士”(即反復整形的患者),身陷整形的惡性循環不能自拔。這是非常可悲的。

此外,還有那些對自己性別不認可,希望做變性手術的患者。因為變性手術不是一項簡單的手術,涉及倫理、法律、家庭、道德等多個層面的問題,這樣的手術應是極為慎重的。

任何手術都是有風險的,整形手術也例外,很多時候,美和毀容只是一線之隔。有些不負責任的整形醫生會在術前故意淡化風險。建議那些確實有整形需要的患者,選擇正規大醫院,挑選有整形資質的大夫,這樣才會有保障。

手術失敗信心不再來

徐女士今年40歲出頭,是一家美容院的老闆,事業做得很成功。她開朗熱情,心靈手巧又愛美:而且非常善於打扮,很多衣服飾品都是自己DIY的,還經常受到姐妹們的造捧。離婚多年,徐女士獨自照顧女兒,好在女兒聽話又爭氣,現就讀於一所重點高中,也不需要母親太操心,因此,母女倆的日子過得很開心。

隨著年齡的增長,徐女士像所有愛美的中年女性一樣,努力地保養自己的肌膚。可是每次面對鏡子的時候,日益顯著的眼袋都讓她心煩不已。經過了幾年的強化美容保養,效果仍然不能盡如人意。於是,思量再三後,她找到了一家專業的整形醫療機構,接受了去眼袋手術。

手術後,當雙眼周圍的紅腫逐漸消退,期待中緊致光滑的雙眼輪廓並沒有出現,左側下眼瞼像是少了點兒什麼,看上去很不自然。

徐女士找到做手術的醫生尋求解決辦法,被告知:目前的狀況不宜再進行手術去矯正,而且沒有特效方法可以改善。從此,徐女士悶悶不樂,無心自己的生意,也不再出去找朋友娛樂,整天想著自己整容失敗的經歷難以釋懷,埋怨自己不該“鬼迷心竅”去做整容手術,也記恨做手術的醫生開始沒有跟自己說清楚,情不自禁一次又一次去找醫生“理論”。當整形科醫生不勝其煩,提出退還手術費用時,徐女士更委屈了:“我不是計較這點兒錢的人,我就是不甘心啊”。

終於,在朋友的推薦下,徐女士走進了心理診室。

在我看來,面前的徐女士眉清目秀、衣著得體。可她卻雙眉緊鎖,滿腹怨氣,一直在滔滔不絕地講述自己的遭遇。一會兒說“我再也不想這樣下去了,希望能夠恢復正常的生活”,一會兒又不止一次提出“我過幾天還要事去找那個醫生”。接下來就是後悔、抱怨、發洩……

最後,徐女士終於從訴說中停下來,情緒也平靜了一些,她歎氣道:“我好像變了一個人,自己都不認識自己了,我該怎麼辦?”

諮詢師很及時地表達共情:“這樣能事發生在像您這麼漂亮的女性身上,真的很讓人同情。您這段時間一定過得很艱難。那麼,在您的人生中,以前還有過什麼艱難的日子嗎?”

徐女上沉默了片刻,然後感慨萬千。她講起了自己婚姻破裂、獨自養育孩子的經歷,那時候吃了很多苦,但是她不放棄、不服輸,一步步從情感的失落和生活的困苦中找到出路。諮詢師發現,當她講起自己奮鬥的這的些經歷時,整個人散發出不一樣的光彩。

隨後,我和徐女士一起尋找其當初成功應對困境的方法和自我激勵的語言,並一一寫出來,挑出其中一些作為應對這次“危機”的實用方案,最後,我們約定了此後的諮詢計畫,準備一起面對這些煩惱,逐一解決問題。

接下來的諮詢中,我和徐女士一起討論她反復去找手術醫生的行為,發現每次她和那位醫生見面後,非但不能解決問題,還會懊悔、怨恨,情鍺更加糟糕。那位醫生也非常無奈,盡逗躲著她,而這種狀況又造成她新的不滿和惡劣心情。徐女士自己也看到了這種行為是無效的,並且找到了內心真正的意圖一一我過得不好,你也別想好受。雖然她從理智上知道怎樣做才對,但是情感上始終放不下。

這種糾結的心情和女士當年的婚姻生活非常想像,同樣的模式、同樣的想法和做法。。。。。。很幸運的是,既往的經驗和教訓又一次為她找到了出路。雖然經歷了幾次波折,反復,最終,她從內心裡放過了那個醫生,也放過了自己。這時的徐女上又變得光彩照人,雖然眼袋還是“有點兒不自然”,但她說得好,“相由心生,女人的言行心態也是一張‘臉’。”

徐女士的治療已經結束了,她又回到了日常的愉快生活中。但是類似的情況還可能發生在別的人身上。愛美之心人皆有之,現代的整形美容醫學技術為追求美麗的人們提供了無限機會,但整容失敗的例子也屢見不鮮。這樣的結果往往讓當事人陷入悔恨、不滿和抑鬱中不能自拔,直接影響到正常的工作和生活。也有的人會發展為抑鬱症或其他心理障礙,使得身心極度痛苦。

給愛美人士的小建議:

1、美容整形手術如果是為了錦上添花,一定要慎重,充分考慮並知曉技術上的“成功”和我們每個人主觀期待的效果可能並不是同一個概念。手術畢竟是一種有創性的操作,成熟和有把握的手術並不意味著沒風險。選擇手術前,應對相關細節有所瞭解,和醫生充分溝通。

2、 已經接受整容手術並對結果不滿意時,可以在心裡制定一條“損失的底線”.即現在已經損失了美麗的效果,如果再損失心理健康和正常生活就更為得不償失。既然整容是為了讓自己生話得更好,就要守住自己的底線,不要“賠了夫人又折兵”。

3、不要默認什麼都應該是完美的。為自己現有的健就和身體情況打分例如:您雙眼的視力有多重要?您給自己的分數是多少?那聲音和說話的能力呢?健全的雙手、雙腿呢?能夠自己進食、消化能力呢?容貌呢?把所有的分數加在一起看看,再看看容不得貌所占的比例…~可能不像我們原來以為的那麼大呢。

4、如果痛苦持續的時間礦長,對生活的影響太大,自己難以克服,耱助可能是一個最有效的方式。除了我們的親朋好友外,專業的心理資詢人員或醫生可以從專業的給予輔導和治療。

也許 你需要的是給心靈“整容”

亞里斯多德在兩千多年前就曾說過:“美貌是最好的介紹信。”的確,相貌作為人與人交流的最直接的媒介,日益受到人們的重視。對於整容,心理諮詢師很難去評價它是對還是錯, 是好還是壞,因為兩個方面的事例都不少。許多人因為整容而信心大增,心情舒暢、事業愛情雙豐收;還有不少人因為整容而毀容,悔恨終生,一蹶不振,甚至走上絕路,面對日益興盛的整容現象,我們是否更應關注與整容有關的心理層面?

戀愛失敗不是容貌的錯

28歲的思淼與男友交往多年,最近男朋友卻突然提出分手,很快與另外一個更年輕的女孩打得火熱。這件事對思森打擊很大,她覺得男友拋棄自己是嫌棄自己長得不夠漂亮,於是.一心想通過整容重新挽回男友的心,整容醫生打量著眼前的思淼:這張臉不管從整個輪廓,還是臉上的各個器官都挺好,沒有什麼問題,是一張難得好看的美人臉。醫生經過與思淼溝通,意識到她的問題可能出在心理上,就建議她去看心理諮詢師。後來,思淼在心理諮詢師的分析和幫助,。才認識到男友離開自己的真正原因是自己對男友的過度依賴和過度佔有(思淼希望男友24小時都陪著她.絲毫不給對方空間):男友在這份沉重的愛情面前選擇了逃離。

在臨床上,像思淼這樣把戀愛失敗的原因歸於自己容貌的人不在少數。還有許多類似的例子!比如把人際交往的失敗,把事業的不順,把婚姻的挫折等等都歸因於是自己的容貌不夠美麗,沒有吸引力,從而尋求整容。其實,即便整了容,因為是錯誤的歸因,也不會改變失敗的結局。

一句玩笑活,卻成了心底永遠的傷

晶晶是某藝術院校的—名學生!雖然才藝—點也不比別人差,但在這美女如雲的學校裡,有些胖的她總覺得低人一等,抽脂、隆胸……經過一系列的整容手術後.晶晶覺得別人依舊看不起她,這時.她想到了再一次整容,卻被整形醫生拒絕了,並被建議到心理科諮詢。

坐在心理診室裡,晶晶始終低著頭。“可以把頭抬起來點嗎?”諮詢師問道。晶晶卻將頭埋得更低了,她的雙手在褲子上揉搓著:‘我長得很醜!”沒等諮詢師繼續問話,淚水已經從她的眼睛裡湧出。她努力控制著自己的緒:”小時候,每到過年,小姨父就會拿著相機給我們這些小孩拍照,可是每次輪到我時.他都說我太胖而不給我拍。”

毫無疑司,晶晶姨夫的一句看似無心的玩笑話,卻如冰刀劃在她童年時脆弱的心上,而醜留下了深深傷痕—從小到大對容貌能自卑。越是缺乏什麼,人們就越渴望得到它。“缺乏”美貌的晶晶太需要美麗了,她太需要別人對她外貌的認可了。她把希望寄託在整容上,整容對她找回容貌的自信或許有些幫助,但是要想讓一顆曾經受到傷害心靈徹底走出自卑的陰影,還需要從心理的角度來修復早年的創傷,從而改變自我的印象。

“我的鼻子長歪了!”

27歲的小夥子大力,近一兩年總感覺自己的鼻子長歪了有損其帥氣的形象,害怕見人,雖然周圍的朋友並沒有發現他的鼻子“歪”了,但他依然對自己的感覺堅信不疑。終於,大力不顧家人的勸阻,在一家醫院經歷了前後4次整容手術,共花去7萬多元,鼻子卻始終沒有“糾正”過來。現在,他還是每天無數次地觀看鏡子中自己的“歪”鼻子,非常氣憤,準備把這家整容醫院告上法庭.整容醫生也很無奈,整過的鼻子怎麼看都正常啊,一點兒也不歪。不知在第一次整容前,整容醫生是如何看待他的鼻子的。

這立感覺鼻子“歪”的小夥兒,其實患了軀體變形障礙,這屬於心理或精神上的問題,而不是鼻子的問題,所以,無論怎樣整鼻子,似平都無濟於事。心病還需心葤治,整容醫生面對這樣特殊的愛美考最好還是不動刀為好。

完美也擋不住歲月的腳步

36歲的欣茹一天照鏡子時,突然發現自己光潔雪白的臉頰上出現了一個黑點.仔細一瞧,是顆黑斑。她—下子慌了,心“怦怦怦’地跳,.心裡嘀咕著:“這下可完了,美女變成醜小鴨了。”她為此鬱悶了兩個月,“不行,堅決不行,我要消滅它!’她開始打聽有關整容的事情.希望通過整容把這個黑傢伙消滅在萌芽之中。

欣茹為什麼這麼不能容忍臉上的一顆黑斑呢?原來,她對人對己要求都非常嚴格,是一個典型的完美主義者。隨著年齡的增長,各種痣、雀斑、皺紋可能都會慢慢爬上人的面孔,對於一個完美主義者來說,這意味著某種不完美,是不能接受的,因而促使他們加入整容的隊伍中。

上面是筆者從臨床心理諮詢中接觸過的整容者中歸納出的幾種整容心理動機。當然,整容心理動機是很複雜的,絕不限於本文所述。每個人尋求整容的心理動機都是不一樣的,一個整容行為可能會有幾種心理動機同時起著作用。這就要求每一位尋求整容的人。以及每一位整容醫生都要關注整容者的整容原因,而不要僅僅停留在如何整容上。

據瞭解,國外有些國家臨床整容門診的第一關就是求美者和心理醫生接觸,以判斷需要修整的是容貌還是心裡。在國內,目前尚缺乏這道程式。建議那些希望通過整容手術來改變容貌的愛美人士,在決定整容之前,端詳—下自己的內心,給自己提個問題:“為何要整容?”想明白了,想準確了,再去整容;或許,你會發現你需要的根本就不是整容,而是心理調節,或者需要到心理諮詢師那裡給心靈“整容”。

總結:做整容手術並不像我們想像的那麼美好,因此小編在此要告誡那些想要通過整容來美麗自己的人,天然的美才是最健康也最有魅力的,不要為了一時的魅力去傷害自己原有的健康哦。(文章原載于《心理與健康》,刊號:2012.02,作者:潘博、朱力、史麗麗、黃建軍,版權歸作者所有;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資訊,並不代表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儘快與我們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