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炎按病程長短不同,
分為急性和慢性兩類。
慢性腸炎病程一般在兩個月以上,
臨床常見的有慢性細菌性痢疾、慢性阿米巴痢疾、血吸蟲病、非特異性潰瘍性結腸炎和限局性腸炎等。
治療慢性腸炎的最好方法是什麼呢?
治療慢性腸炎最好的方法是“中西結合法”。
下面就為大家詳細介紹下具體是怎麼治療的:
首先是中醫療法。
大家都知道,
依據其臨床表現,
慢性腸炎屬中醫“瀉泄”範疇。
慢性腸炎多屬本虛標實之病,
常常以虛中挾實的面目出現,
但仍以脾虛為主。
因此,
對其治療也應該從調理脾胃入手,
可用健脾理腸方來治療。
藥取黨參15克,
炒白術10克,
炙黃芪15克,
赤石脂30克,
茅梅30克,
炒苡仁24克,
防風10克,
炒白芍24克,
木香10克,
炙升麻6克,
兒茶3克,
元胡15克,
炒烏梅15克。
上藥先用溫水浸泡30分鐘,
加水煎煮兩次,
每次沸後30分鐘,
合併藥汁,
濃縮至300毫升,
每天三次,
每次100毫升也可將上藥焙乾,
研成極細粉末,
每天3次,
每次15~20克,
溫開水沖服。
20天為1療程。
服藥期間忌食辛辣油膩之品和肥甘厚味。
其次是西醫療法。
病毒性腸炎一般不需病原治療,
可自愈。
腸毒素性細菌性腸炎一般也不應用抗菌藥。
侵襲性細菌性腸炎,
最好根據細菌藥物敏感試驗結果選用抗菌藥。
患細菌性痢疾時,
因痢疾桿菌對常用抗菌藥廣泛耐藥,
一般可選用複方磺胺甲基異唑、吡呱酸、慶大黴素、丁胺卡那黴素等。
空腸彎麴菌腸炎可用紅黴素、慶大黴素、氯黴素等治療。
耶爾森氏小腸結腸炎桿菌腸炎一般應用慶大黴素、卡那黴素、複方磺胺甲基異唑、四環素、氯黴素等。
沙門氏菌腸炎輕型病人可不用抗菌藥,
重型病人可用氯黴素或複方磺胺甲基異唑。
侵襲性大腸桿菌性腸炎用新黴素、粘菌素和慶大黴素等治療,
可獲良好效果。
阿米巴痢疾、雅爾氏鞭毛蟲和滴蟲引起的腸炎,
可用甲硝噠唑治療。
血吸蟲病可用吡喹酮治療。
白色念珠菌腸炎以制黴菌素口服,
療效較好。
伴有全身性真菌感染者,
則需應用二性黴素B治療。
以上就是為大家介紹的治療慢性腸炎的方法。
其實治療方法沒有最好只有更好,
人的腸胃都是“三分治療七分養”,
所以大家只要在日常生活中多注意身體和飲食的話,
相信疾病將不再困擾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