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日來, 隨著《後宮甄嬛傳》的熱播, 觀眾們在看電視劇的過程中, 被裡面“古色古香”的臺詞所傾倒, 劇中人物對話文藝調調十足, 語調不急不緩, 口氣不驚不乍, 從容大方, 容得下內心翻江倒海, 令人傾倒。 細細品味這古詩風韻之餘, 眾人紛紛效仿, 言語間頗具古風, 戲稱“中毒”太深。 很多網友平時說話聊天時, 冷不丁地就來上一段“甄嬛體”, 極具喜感。 很多網友特地用甄嬛體造句, 並急速蔓延, 竟引得某些政府部門的官方微博也隨即仿效, 憑空製造出無數歡樂。
心理解讀:
看了甄嬛傳, 不少觀眾張口便是“本宮”,
【甄嬛體之吃蛋糕】“咦, 你今兒買的蛋糕是極好的, 厚重的芝士配上濃郁的慕斯, 是最好不過的了。 我願多品幾口, 雖會體態漸腴, 倒也不負恩澤。 ”“說人話!”“蛋糕真好吃, 我還要再吃一塊。 ”
【甄嬛體之做數學】“方才在精練上看到一道數學題, 出法極是詭異, 私心想著若是這題讓你來做, 定可增加公式熟練度, 對你的數學必是極好的。 ” “說人話!”“我這道題不會做。 ”
某公司欠飾演甄嬛的孫儷的廣告費, 媒體的報導也為之一變:“想必是廠商手頭緊, 若能付清餘款, 那必是極好的事, 雖曾拖欠良久, 倒也不負恩澤。 ”
心理語言學中轉換生成句法理論強調, 語言是一個生成系統, 每個句子都暗含著深層結構:一定的規則或語法,
眾多優質甄嬛體能夠橫空出世固然和廣大網友的才情有關, 但也和人類固有的語言模仿及轉換能力是真真分不開的。 心理語言學中轉換生成句法理論強調, 語言是一個生成系統, 每個句子都暗含著深層結構:一定的規則或語法, 決定句子的本質含義。 人的天賦中已有對這種深層結構的理解, 並可以通過轉換, 從有限的深層結構中衍生出無數的表層結構。 通俗地講, 我們實際所聽到的句子的形式或說話時所發出的聲音是語言的表層結構, 而說話者試圖表達出的句子的意思則是語言的深層結構。
上面說了甄嬛體為啥好寫, 接著一起瞧瞧甄嬛體的美感何來。
甄嬛體的好玩之處在於, 一句“說人話”就把甄嬛體的美感全然打破, 更讓人感覺到話不在於說什麼, 而在於怎麼說!完形心理學認為, 語言審美感受來自於語言結構的整體性所形成的語言場, 強度整體大於部分之和。 完形是指對事物的把握必須遵循的整體性原則。 就如享受甄嬛體的趣味, 定離不開對語言形式的整體感受。 “想來……是極好的, ……原是最好不過的了, 我願……, 雖……, 倒也不負恩澤”的句式營造出的是一個整體的語言場, 若把每個小句子拆開讀來, 與原句整體結構帶來的審美感受比起來, 美感要少得多。
與他人交往, 太常規的方法可能導致對方視而不見、聽而不聞, 這時不如想個花招, 比如想求他人幫忙不妨借用下這正流行的甄嬛體, 能有效自然是極好的!
能有效自然是極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