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金錢心理學 問世間錢為何物

跟食色相比, 人對金錢的欲望, 肯定不能算是與生俱來的天性。 3歲的小孩, 在過年的時候會伸出手說“恭喜發財、紅包拿來”, 紅包到手之後, 就會把錢扔掉, 只留下紅包來玩。 對他來說, 儘管錢也是紙, 但其色澤、樣式和不能裝東西的特點, 不具有吸引力。

錢對成年人就不一樣了。 即使智商低到只有50分, 也知道錢可以換取幾乎一切東西。 在對人進行分類的多種標準中, 錢的多少, 甚至比國籍、膚色、男女、美醜等更重要。 比如在說到一個富人的時候, 有錢這個特點, 往往會使人忽略他的錢之外的一切個人的特點。

看著每天早上熙熙攘攘上班的人群, 你可以相信, 這些人全都是為了那個被貶稱為阿堵物的東西。 對沒有上百萬的存款的人來說如此, 對有一生都用不完的銀行存款的人來說也是如此。 對後者來說, 雖然新賺的錢不再直接跟他日常生活中的柴米油鹽有關, 卻跟另外的東西有關, 比如榮譽、地位或者消遣。

如果要為一個公正的世界選擇一個公正的標準, 我會毫不猶豫地選擇錢。 錢實在是天下最乾淨的東西。 比如我至少在100個不同的商店買過香煙, 一手交錢, 一手交貨, 乾乾淨淨、清清爽爽。 但是, 如果我在熟人開的商店買香煙, 他可能少收我5毛錢, 那我下次在路上見到他的時候, 想著這5毛錢的好處, 即使當天情緒低到海拔負幾米,

也要從面部肌肉中擠出一絲微笑來。 這個例子很好地說明, 是人與人之間的感情污染了錢, 而不是錢污染了人與人之間的感情。

也許應該在心理疾病譜中增加一個診斷:無錢型人格障礙。 在相對公平的社會環境中, 一個人如果沒有重大的先天缺陷, 就應該能夠賺到足以滿足自己物質和精神生活的銀子。 所謂“無錢型人格障礙”的人的特點, 首先是沒錢, 然後就是偏執、尖刻與懶惰。 所謂窮酸窮酸, 說的就是這類人物。 跟這類人打交道, 你可以直接感覺到他們人格上的巨大的變異或者空洞。

北大教授趙元任說:物質生活水準高, 不一定就精神生活水準高;但是, 如果物質生活水準不高, 那精神生活的水準也高不到哪裡去。

這把物質與精神相互依賴的關係說得淋漓盡致。

對錢的態度, 是一個人對這個世界的態度的一部分。 我們甚至可以說, 考察一個人的能力和人格, 沒有比看他如何賺錢和如何花錢更好的方式了。 如何賺錢直接反映了一個人的能力、見識與氣魄;而如何花錢, 甚至比如何賺錢能更精確地呈現其人格深處的“氣味”。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