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重症肌無力常被誤診, 因疲乏、無力和複視等不具特異性, 常被診為心因性疾病。 但詳細詢問病史, 若有晨輕幕重、活動後加重、休息後減輕的骨骼肌無力;仔細查體發現有易疲勞現象, 如眼上視2~3分鐘後, 上瞼進行性下垂, 直到蓋住瞳孔等。
1.騰喜龍試驗 騰喜龍是短效的ChEI, 能迅速使肌無力好轉, 故特別適用於MG的診斷和鑒別診斷。
2.甲基硫酸新斯的明 0.5~2. 0mg肌內注射。 起效較慢, 10~30分鐘達最高峰, 作用持續2小時。 因其M膽鹼副作用較大, 故需用阿托品對抗, 一般主張用阿托品0.5mg與新斯的明一起肌內注射, 也有人提出在肌注新斯的明前10分鐘靜脈注射阿托品0.4~0.6mg。
3.局部箭毒試驗
箭毒能與AChR上的ACh結合部位競爭性結合, 使有效AChR數減少, 安全係數下降而發生傳導阻滯。
4.電生理試驗
低頻超強重複電刺激 正常情況下, 神經的重複電刺激使每一次神經衝動釋放AChR量減少, 儘管其ACh量減少, 仍能保證正常的神經傳導, 但MG病人會發生傳導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