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會活動中, 人與人之間需要進行交往, 人際交往最基本的模式即是運用語言等人類所特有的符號系統和他人進行資訊交流、情感溝通, 即人際溝通。 領導幹部的大部分工作時間都用來進行資訊的溝通。 有的領導幹部花在溝通方面的時間, 約占工作時間的50%至90%, 另外, 人際溝通還在人際關係協調中起著重要作用。 因而探討這一問題具有重要的意義。
人際溝通簡稱溝通, 一般指人與人之間的資訊交流過程。 在這一過程中, 人們採用語言、書信、表情、通訊等方式交流事實、思想、意見和感情, 以達到相互之間對資訊的共同理解和認識,
人際溝通在生活中具有重大意義。 人們只有通過相互的溝通, 才能產生相互影響、相互瞭解, 才能達到行動上的協調一致, 實現共同的活動目標。 它的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首先, 人際溝通是人們適應環境、適應社會的必要條件。 溝通是人與人之間發生相互聯繫的最主要的形式。 通過資訊溝通, 我們瞭解周圍的許多情況, 哪些是有利的, 哪些是不利的, 從而及時調整我們的行為, 使我們的目標得以實現。 同時,
其次, 人際溝通具有心理保健功能, 即它有助於人們的心理健康, 能促進良好個性的形成。 人際溝通是人類最基本的社會需要之一, 同時也是人們賴以同外界保持聯繫的重要途徑。 通過溝通, 保證了個人的安全感, 增強了人與人之間的親密感。 如果溝通的需要得不到滿足, 就會影響個人的身心健康。 因此, 人際間的溝通對於個人來說是不可缺少的行為。 保持人與人之間充分的情感和思想交流, 能使人心情舒暢, 起到保健的作用;而與他人溝通不充分的人, 往往有更多的煩惱和難以排除的苦悶。
最後, 人際溝通還是心理發展的動力, 它提供了人們身心發展所必需的資訊資源。 通過人際溝通, 人與人之間交流各種各樣的資訊、知識、經驗、思想和情感等, 為個體提供了大量的社會性刺激, 從而保證了個體社會性意識的形成與發展。 嬰兒一出生就通過與父母的溝通獲得生理和心理的滿足。 隨著年齡的增長, 個人與他人溝通的範圍日益廣闊, 接受各種社會思想, 形成一定的道德體系, 逐漸完成了各個年齡階段的人生發展課題, 社會意識由低級向高級邁進, 形成健全的人格特徵以適應複雜的社會生活。
人際溝通也有積極和消極之分。 良好的、積極的人際溝通有助於領導幹部保持心理健康和更好地適應社會、適應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