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無病找病的疑病症

現在的人們對健康很關注, 報刊、電視、網路都在講健康, 看的多、知道的多了, 難免有人“對號入座”, 懷疑是不是哪裡出了毛病。 有些人甚至多次掛專家門診、反復化驗檢查, 雖然各項指標都正常, 他們卻很不滿意, 堅信自己有病。 實際上, 這些人是被一種精神心理疾病所困擾。

疑病症, 是一種以疑病症狀為主要臨床特徵的軀體形式障礙。 患者由於預期擔心或相信自己患嚴重軀體疾病而痛苦、焦慮並到處尋求幫助, 如屢次盲目就醫等。 他們有以下幾個共同特點:

特點

敏感固執

糾纏於身體細微症狀

典型病例:小李,

男, 35歲, 獨生子女, 生活平順, 做事認真, 比較愛計較。 兩年前他曾感冒、發燒過一次, 近一年來也沒有什麼明確原因, 總是覺得身體有問題, 說不出的難受, 但單位體檢、各種醫學檢查都很正常。 小李不相信檢查結果, 多次往大醫院裡跑, 還是沒有查出什麼毛病。 他為看病請了不少假、花了不少錢, 專家、家人都勸他放心, 但他就是不相信自己沒病。

糾纏於身體的細微症狀, 總覺得哪兒都不舒服, 有可能得大病, 這種對健康的過度憂慮, 讓小李感到痛苦卻無法解脫。 這是疑病性神經症的表現, 可能與人的性格有關。

一般來講, 疑病症患者人格特徵更傾向於敏感、多疑、主觀、固執、謹小慎微, 對身體過分關注, 要求十全十美。 疑病症患者對自己身體的變化特別警覺,

在正常人看來微不足道的身體功能的任何微小變動如心跳、腹脹等, 都會使他們特別關注, 不自覺地加以誇大或曲解, 成為患有嚴重疾病的證據。 由於患者的注意力全部或大部集中于自身的健康問題, 學習、工作、日常生活和人際交往常受到明顯影響。 男性患者病前常具有強迫人格, 女性則與癔症性格有關。

特點

老年病人

過度關注已有的疾病

典型病例:陳阿姨, 女, 56歲, 退休老師, 一年前因腹部不適被診斷為膽囊炎住院, 經治療後病情緩解出院。 自此以後, 陳阿姨總認為自己的病沒有治好, 經常感到頭皮發麻, 肝臟、胃腸道都有病。 因為醫生曾經說過, 膽囊炎也會影響到肝、胃功能。

她照鏡子時臉色略有不好, 就認為病重了, 更加焦慮不安, 反復就醫、檢查, 均無讓她滿意的答案。

人進入老年期, 由於生理功能的退化, 身體難免會出現這樣或那樣的不舒服, 甚至患有軀體疾病。 老年人面臨的婚姻改變、朋友交往減少、孤獨等, 也會讓他們缺乏安全感, 導致老人更加關注健康與疾病問題。 而反復就醫、過度檢查、醫源性暗示等, 也會加重老人的疑慮。 過度關注健康與軀體疾病, 是老年人疑病症多發的軟肋。 隨著“空巢”家庭的增加, 疑病症患病率近年來亦呈上升趨勢。 不過, 另一個現象也值得注意, 以往多在老年人中出現的疑病症, 已悄悄蔓延到年輕人中, 這與壓力大、情緒焦慮、生活不規律等有關。

特點

對號入座

資訊接受太多“逼”出病

典型病例:在大學任教的張老師, 性格內向, 不愛和人打交道, 整天就是看書、上網。 前不久, 無意中一稱體重, 原本就消瘦的他比原先又瘦了幾斤。 他聯想到自己有好幾天吃不下東西, 懷疑胃有毛病。 後來覺得呼吸困難, 又懷疑是不是得了肺癌。 到醫院做了癌症篩查、胃鏡等檢查, 都沒有發現問題。 他不死心, 到書店買了好幾本醫學類書籍, 越看越覺得書上寫的症狀和自己的差不多, 再看網上的健康資訊, 也感覺能“對號入座”, 為此他憂心忡忡。

隨著互聯網、報紙、雜誌等健康資訊越來越普及, 難免有的人會自我對症。 尤其是一些具有一定文化素質的人, 身體出現一種症狀, 便對照醫學書籍或科普文章進行比較分析。

由於對醫學的一知半解, 他們通常是越比越像, 表現出高度的敏感、關切和緊張, 周而復始地為莫須有的症狀焦慮不安, 由此而產生恐懼、悲觀情緒, 給家庭生活帶來陰影, “疑病”就這樣給“逼”出來了。

特點

心理脆弱

對未來感到不安恐懼死亡

有資料表明, 在心理諮詢、心理治療的患者中, 疑病症患者占近20%。 這類患者到處求醫問藥, 總想解決軀體疾病問題, 結果卻於事無補。 其實, 真正解決問題還是要到精神衛生機構。 專業治療的前提是確保病人是“疑病”, 排除器質性病變, 以免誤診。 治療一般有兩種方式:

心理治療:這是治療疑病症的基本方法。 疑病症產生的原因與患者對未來感到不安、恐懼死亡、總想使自己擺脫痛苦或得到補償等心理活動有關, 也與其誇大、災難化等認知偏差有關。心理治療過程中,會儘量少與病人討論具體的疾病或症狀,而是主要一起探討他們存在的衝突、困惑或被壓抑著的痛苦,發揮患者解決問題的潛能,讓他們有勇氣面對不願面對的心理根源,並合理給予疏解。

藥物治療:疑病症病人感受到的是不安、焦慮、沮喪、抑鬱等精神痛苦體驗,這些情緒反過來又加重疑病色彩,導致惡性循環,屬於焦慮問題範疇。臨床工作中多採用抗焦慮、抗抑鬱藥等情緒穩定劑來改善病人情緒,減輕疑病程度,一般都有很好的效果。

延伸閱讀

自我暗示 應對疑病

雖然醫院的各項檢查證明疑病症患者沒有患某種疾病,但不能忽略其信而不疑、遭受困惑的那種真實感受。擺脫疑病困擾,除了必要時尋求專業幫助外,疑病症患者應進行自我心理調整,建立良好的應對策略:

1、培養正確的疾病與生命觀,把精力、精神集中到與“病”無關的事上,漸漸打斷固有思考習慣的干擾,使心理得到調整。

2、要相信世上沒有萬事通,每個人學有所長、業有所攻,疾病問題還是要聽醫生的。要相信醫生的各種檢查、解釋、勸告和結論,相信現代醫學有很好的醫療設備可用於軀體疾病的診斷與鑒別。

3、要學會思考,問一問為什麼在健康與疾病問題上自己總與別人的觀點不一致,並搞得自己焦頭爛額。過分焦慮、嚴重的疑病傾向,就是一種心理病。

4、有疑病傾向或疑病症患者,最好少看點有關醫學方面的書以減少“對號入座”。同時,積極配合醫生的診斷,不要把自己的感覺強加于醫生。

5、通過自我暗示法加以調節。自我暗示語可以是:“我的身體其實是很好的,這已被所有檢查過的和化驗過的結果所證實,醫生也都說自己是沒有任何疾病的,現在自己應該堅信這點了。過去自己感覺到這兒痛那兒痛、這兒不舒適那兒不舒適,都是自己太敏感的緣故。其實任何一個正常人都會有這樣的現象,這不是病,是一種正常人的‘不正常’現象,會很快過去的。我今後不去想它了,不舒適的感覺就會消失了。現在我已經感覺到舒適多了,也不再為此而煩惱了,現在我對自己的健康充滿信心。”

使用暗示語一定要毫不猶豫、直截了當,內化自己“不必懷疑”的觀念。一般每天自我暗示一次或數日一次,效果較佳。

也與其誇大、災難化等認知偏差有關。心理治療過程中,會儘量少與病人討論具體的疾病或症狀,而是主要一起探討他們存在的衝突、困惑或被壓抑著的痛苦,發揮患者解決問題的潛能,讓他們有勇氣面對不願面對的心理根源,並合理給予疏解。

藥物治療:疑病症病人感受到的是不安、焦慮、沮喪、抑鬱等精神痛苦體驗,這些情緒反過來又加重疑病色彩,導致惡性循環,屬於焦慮問題範疇。臨床工作中多採用抗焦慮、抗抑鬱藥等情緒穩定劑來改善病人情緒,減輕疑病程度,一般都有很好的效果。

延伸閱讀

自我暗示 應對疑病

雖然醫院的各項檢查證明疑病症患者沒有患某種疾病,但不能忽略其信而不疑、遭受困惑的那種真實感受。擺脫疑病困擾,除了必要時尋求專業幫助外,疑病症患者應進行自我心理調整,建立良好的應對策略:

1、培養正確的疾病與生命觀,把精力、精神集中到與“病”無關的事上,漸漸打斷固有思考習慣的干擾,使心理得到調整。

2、要相信世上沒有萬事通,每個人學有所長、業有所攻,疾病問題還是要聽醫生的。要相信醫生的各種檢查、解釋、勸告和結論,相信現代醫學有很好的醫療設備可用於軀體疾病的診斷與鑒別。

3、要學會思考,問一問為什麼在健康與疾病問題上自己總與別人的觀點不一致,並搞得自己焦頭爛額。過分焦慮、嚴重的疑病傾向,就是一種心理病。

4、有疑病傾向或疑病症患者,最好少看點有關醫學方面的書以減少“對號入座”。同時,積極配合醫生的診斷,不要把自己的感覺強加于醫生。

5、通過自我暗示法加以調節。自我暗示語可以是:“我的身體其實是很好的,這已被所有檢查過的和化驗過的結果所證實,醫生也都說自己是沒有任何疾病的,現在自己應該堅信這點了。過去自己感覺到這兒痛那兒痛、這兒不舒適那兒不舒適,都是自己太敏感的緣故。其實任何一個正常人都會有這樣的現象,這不是病,是一種正常人的‘不正常’現象,會很快過去的。我今後不去想它了,不舒適的感覺就會消失了。現在我已經感覺到舒適多了,也不再為此而煩惱了,現在我對自己的健康充滿信心。”

使用暗示語一定要毫不猶豫、直截了當,內化自己“不必懷疑”的觀念。一般每天自我暗示一次或數日一次,效果較佳。

相關用戶問答
  • 2回答

    疑病症飲食治療方法是什麼

    疑病症屬於是心理疾病,需要檢查排除器質性疾病,結合心理特點進行診斷的。疑病症飲食治療方法是清淡飲食,可以多吃蓮藕,芹菜,佛手瓜,蘋果,鳳梨等等。不要吃辛辣刺激的食物,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詳細答案]

  • 3回答

    怎麼克服疑病症

    這是比較典型的疑病症症狀,通常與某些壓抑的焦慮、緊張情緒有關。建議儘快尋求心理治療師的幫助,尋找到內心壓抑情緒的來源,是否與某些經歷或事件有關。平時注意清淡飲食,不要吃辛辣刺激的食物,希望對您有所幫... [詳細答案]

  • 3回答

    怎麼能徹底治療好疑病症

    疑病症的治療一般以心理治療為主,輔以藥物治療。心理治療以支持性心理治療為主,開始要耐心細緻的聽取患者的訴述,讓他們出示各種檢查結果,持同情關心的態度,儘量不要挑動患者的症狀或要他們承認疑病是不可信,... [詳細答案]

  • 2回答

    風濕病的發病症狀是什麼呢?

    你好這可能與風濕有關的另外還應該查查電解質排除低鉀的可能、中醫認為是由於受涼勞累、扭傷、腰椎病等造成的氣滯血瘀、氣血不通疼痛、這種情況要進行積極治療、同時配合補鈣治療的;建議暫時不要做重的勞動、多休... [詳細答案]

  • 1回答

    關於先天性心臟病的疑難問題

    看來你小孩的情況比較嚴重,應該儘早到有條件的醫院檢查和治療。 [詳細答案]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