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父母太依戀孩子就是心理疾病?

我是一位不願放手的媽媽, 我的兒子已經上小學一年級了, 可是他每天還和我們一起睡在大床上。 與其說是他不願意自己睡, 不如說是我捨不得讓他自己睡。 我從小就和我的媽媽睡, 直到上高中還和媽媽一個被窩。 上大學以後, 不得不和父母分離, 但經歷了很長的時間, 我才學會獨立睡覺。 結婚以後, 只有老公在身邊, 我才能睡著;有了兒子以後, 我又覺得我離不開他了, 摸著他的小手, 聽著他的呼吸, 只要他在我身邊, 我才踏實, 才睡得香。

我這樣依戀孩子, 是不是一種心理疾病啊?我也知道孩子長大應該獨立,

擔心這樣下去, 他以後會像我一樣過度依戀別人, 我是否該改變, 又該怎麼改變呢?

心理分析

人與人之間的依戀是一種正常的情感關係, 母子之間的依戀當然更是無可厚非。 依戀主要是情感與身體的依戀, 在正常的親子關係中, 隨著孩子的長大, 身體依戀會逐漸淡去, 情感依戀卻持續一生。

國外有心理學家研究認為, 母親對待孩子的態度和方式, 會影響到孩子與母親的依戀關係, 分別形成安全型依戀、焦慮-矛盾型不安全依戀和焦慮-回避型不安全依戀三種模式。

在第一種安全依戀型模式中, 母親能夠準確察覺到孩子的需求, 提供給孩子相應的照料、關愛與情感交流, 同時也能給孩子自主空間。 這是一種健康的依戀模式,

由於孩子的需求在母親那裡獲得了適宜的響應, 孩子會對母親產生一種穩定的信任感, 內心也很有安全感, 因而較少需要通過和母親經常性的身體親近來獲得心理安慰。 這類孩子更能覺知自己和母親是兩個獨立的個體, 因而更能形成獨立的心態。

第二種焦慮-矛盾型不安全依戀模式的形成, 主要是因為母親只是根據自己而非孩子的需要來照料孩子, 孩子希望從母親那裡獲得的需求回應總是處在一種不確定的狀態中, 孩子無法完全信任母親, 但又渴望從母親那裡得到滿足, 因而會產生焦慮和矛盾心態。 這類孩子對陌生人有相當的警覺, 成人後由於內心的不安全感, 會在心理上過度依戀他人,

為了維持這樣的依戀關係, 可能強迫性地關愛自己的伴侶、朋友及家人。

第三種焦慮-回避型不安全依戀則源于母親對孩子的漫不經心, 因為孩子的需求完全被母親漠視, 孩子在極度不安全中會對母親產生疏離心態, 因而會主動回避與母親的接觸。 這類孩子也同樣會回避陌生人, 成人後可能性格較為冷漠, 顯示出強迫性的自負, 避免依賴伴侶、朋友或家人。

以上這位媽媽可能是在兒童期形成了焦慮-矛盾型不安全依戀模式, 根源可能來自于她母親對她的教養方式, 另外, 依戀模式具有代際傳遞性, 她早年和母親形成的依戀模式又影響到了她現在對孩子的方式。

心理學的研究表明, 具有不安全依戀模式的孩子在成長過程中,

比擁有安全依戀模式的孩子, 在人際交往中, 更難適應, 更缺乏自我調節情緒的能力, 在面對壓力時更缺乏韌性。 這顯然是有害的。 即使問題沒有這麼嚴重, 孩子只是僅僅形成了一種對母親的身體依戀習慣, 這樣的習慣也會導致他長大後, 經歷比普通人更艱難的與母親的身體和心理的分離過程。

心靈處方

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 以上這位媽媽有必要儘快改變對待孩子的方式。 要讓這種改變能夠實現, 關鍵是建立一種新的依戀模式。

首先, 認清自己依戀孩子的根源, 其實是因為母親對和兒子的情感關係缺乏內在的、穩定的安全感, 一旦分離, 就會產生焦慮, 所以需要通過身體接觸來克服這種焦慮。

如果這位媽媽能夠發現, 即使沒有和孩子待在一起, 兒子也同樣會愛你, 她內心的焦慮就會減輕。 可以嘗試和孩子短暫的分離, 比如出差、將孩子送去父母家, 然後在兒子回來的時候問他, 是不是想媽媽, 如果一次次得到情感的確認, 她就會慢慢相信, 無論和孩子相處的方式怎樣, 他們之間都是相愛的母子。 這樣的情感認定會有助於這位媽媽建立起安全的依戀模式。

其次, 採取適度轉移的策略, 減少對孩子的關注, 給孩子更多的自由空間, 而將情感的關注點放到夫妻關係上。 當年這位媽媽可以成功地將對母親的依戀轉換成對丈夫的依戀, 那麼, 現在, 也一定可以做到這一點。 她可以對丈夫坦承自己的問題, 表明自己希望從他那兒獲得支持和激勵。 當她從丈夫那兒感受到更多的愛與溫暖,你對他的依戀就會增加,對孩子的依戀也會相對減輕。

第三,建立自信。只有一個強大的自我,才能建立起對生活的安全感,而自信是可以不依賴他人獨立的前提。重要的是建立對於情感的自信,可以通過和丈夫、兒子更多的情感溝通,在溝通中確認自己被愛的價值,發現自己在他們心目中的重要性和不可或缺性,從而提升自信。

第四,給自己一段改變適應期。當這位媽媽開始嘗試和孩子分離,比如,讓他獨自睡覺時,你的焦慮可能會很嚴重,但儘量不要在孩子面前表現出這種焦慮,以免孩子可能跟著你一起焦慮。你可以告訴自己,這是一個過程,克服這種焦慮,也是我對孩子的愛。這樣的信念可以幫助自己完成自我的改變。

一種健康的、安全的依戀模式的建立,也是一種新的情感關係的建立,當這位媽媽從內心深處真正完成了與孩子的分離,不僅會發現一個全新的自我,也會發現她和孩子、和丈夫的情感紐帶更為牢固,更讓自己覺得踏實和溫暖。

當她從丈夫那兒感受到更多的愛與溫暖,你對他的依戀就會增加,對孩子的依戀也會相對減輕。

第三,建立自信。只有一個強大的自我,才能建立起對生活的安全感,而自信是可以不依賴他人獨立的前提。重要的是建立對於情感的自信,可以通過和丈夫、兒子更多的情感溝通,在溝通中確認自己被愛的價值,發現自己在他們心目中的重要性和不可或缺性,從而提升自信。

第四,給自己一段改變適應期。當這位媽媽開始嘗試和孩子分離,比如,讓他獨自睡覺時,你的焦慮可能會很嚴重,但儘量不要在孩子面前表現出這種焦慮,以免孩子可能跟著你一起焦慮。你可以告訴自己,這是一個過程,克服這種焦慮,也是我對孩子的愛。這樣的信念可以幫助自己完成自我的改變。

一種健康的、安全的依戀模式的建立,也是一種新的情感關係的建立,當這位媽媽從內心深處真正完成了與孩子的分離,不僅會發現一個全新的自我,也會發現她和孩子、和丈夫的情感紐帶更為牢固,更讓自己覺得踏實和溫暖。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