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小球腎炎根據性質可以分為急性腎小球腎炎和慢性腎小球腎炎, 下面我們分別將敘述一下兩類腎小球腎炎的病因。 急性腎小球腎炎是臨床常見的泌尿系統疾病, 由於本病的病因有多種, 每一病因引起的急性腎小球腎炎的病理改變、預後、發病機理均各不相同, 因此有稱為“急性腎炎綜合征”, 可見急性腎小球腎炎是一組臨床表現相同的疾病, 非單一病因引起的疾病。 急性腎小球腎炎的致病因素有以下兒種:
病毒感染
流感病毒、麻疹病毒、水痘病毒、腮腺炎病毒、腺病毒等感染後, 儘管導致急性腎小球腎炎的發病率很低,
葡萄球菌感染
多通過激發補體系統或抗原抗體反應形成免疫複合物而導致, 多為彌漫增殖性改變。 在臨床上, 此類感染後引起的急性腎炎發病率還比較高。
肺炎雙球菌感染
該類急性腎小球腎炎是通過啟動補體系統而導致的, 多為輕型彌漫增殖性腎炎或局灶型腎炎。 其潛伏期較短, 一般臨床表現除水鈉瀦留症狀較輕外, 與鏈球菌感染後腎炎相似。
急性鏈球菌感染
此種急性腎炎在臨床上最為多見。 鏈球菌有許多種類, 每種又有不同的亞型。 能夠引起急性腎炎的鏈球菌是β-溶血性鏈球菌A 族的第1、2、3、4、18、25、49、55、57、60型,
其病理生理過程可以概括為, 刺激機體產生抗體, 免疫複合物沉積於腎小球或抗腎抗體破壞腎小球, 細菌外毒素的作用, 均可吸附並啟動補體系統, 引起局部一系列炎症反應, 腎小球基底膜被破壞, 出現蛋白尿、血尿、管型尿, 腎小球內皮細胞腫脹、系膜細胞增生, 毛細血管腔閉塞, 濾過面積減少, 腎小球濾過率降低, 出現氮質血症、尿毒癥, 球管失衡, 出現少尿、無尿, 導致水、鈉瀦留, 血容量增多, 出現水腫、高血壓、甚者導致心力衰竭。
其他
梅毒、布氏桿菌病、傷寒、斑疹傷寒、原蟲感染、黴菌感染之後等, 亦可引起急性腎小球腎炎。
非感染性疾病, 如異種蛋白攝入、藥物、腫瘤, 全身性疾病如紅斑狼瘡等, 亦可導致急性腎小球腎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