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過敏性紫癜的中醫分型用藥治療

過敏性紫癜屬於自身免疫性疾病。 是機體對某些致敏物質發生變態反應, 引起廣泛的小血管炎, 使小動脈和毛細血管通透性、脆性增高, 導致皮下組織、粘膜及內臟器官出血、水腫。 任何年齡段均可發生, 以兒童及青少年為多見, 1歲以內嬰兒少見, 男性多於女性。 四季均可發病, 以春秋季發病居多, 具有反復發作特點。 近年來, 過敏性紫癜的患病率有增高的趨勢。


過敏性紫癜

本病常累及器官有皮膚、關節、胃腸道、腎臟等, 少數患者還可累及心臟、胸膜、呼吸系統、中樞神經系統、胰腺、睾丸等。 有≦5%的AP患者死于腎功能衰竭、中樞神經系統併發症等。

中醫學無過敏性紫癜一說, 屬中醫學“血證” 範疇, 包括“肌衄”、“疹”、“葡萄疫”、“紫斑”、“痹證”、“腹痛”、“尿血”、“便血”等等。 秦漢時代統稱為“衄”, 隋唐時代稱之為“斑毒”, 明清以後則稱為“發斑”。

1.病因病機

本病因感受風熱毒邪, 濕熱內蘊, 熱毒鬱蒸肌膚, 與氣血相搏, 血熱灼傷血絡, 以致血不循經, 泛溢於肌膚, 留積于皮下而發為紫癜。

1外邪侵襲:感受“四時不正之氣”是常見病因, 以風熱毒邪為主, “感受病疫之氣, 郁於皮膚, 凝結而成”。 小兒形氣未充, 為稚陰稚陽之體, 臟腑嬌嫩、不耐寒熱, 外邪易襲, 故發病較多。

2飲食所傷:脾胃運化失司, 濕熱內蘊。 多有外感之因, 也有裡熱之患, 如先有感冒, 口中無味, 進食辛熱刺激食物, 表症未除,

裡熱又生, 交互發病。

3血熱妄行:熱毒侵襲、迫血妄行, 血絡損傷, 血溢脈外。

4氣虛失攝:攝血無力, 統攝無權, 則血不循經, 溢出脈外。

5瘀血阻滯:若氣血瘀滯腸絡, 中焦氣血阻遏則腹痛、便血;若風熱與內蘊之濕相搏, 下注膀胱, 灼傷下焦之絡則為尿血。 若風濕熱毒瘀滯於關節內, 則關節腫痛等。 本病的表現以陽證、熱證、實證為主, 若遷延日久, 反復發作, 臟腑氣血受損, 脈絡瘀阻, 也可表現為虛證或虛實夾雜。

2.辯證分型治療

1風熱傷絡型:起病較急, 有咳嗽、咽痛、惡風、發熱等, 紫癜色鮮紅, 呈丘疹或紅斑, 下肢與臀部為多, 大小不一, 高出皮面, 伴有瘙癢, 舌質紅, 苔薄黃, 脈浮數。

證候分析:風熱之邪襲表, 故有發熱、惡風、脈浮數等表證。 風熱之邪與氣血相搏,

血不循經則發為紫癜。 四肢乃諸陽之本, 陽絡受損, 故多發於四肢。 舌質紅, 苔薄黃, 均為風熱傷表之象。

治則:祛風清熱, 涼血止血。

主方:連翹敗毒飲加減:荊芥10g、防風10g、銀花10g、連翹10g、桔梗10g、赤芍10g、丹皮10g、柴胡6g 、蟬衣6g、 板藍根30g、生甘草6g。 方中荊芥、防風、羌活、薄荷等祛風解表, 銀花、連翹清熱解毒, 桔梗、生甘草清利咽喉, 前胡肅肺止咳, 茯苓可健脾化濕。

加減:伴有咳嗽者, 加板藍根30g、桔梗10g、紫菀10g, 枇杷葉10g;瘙癢明顯, 加蟬衣6g、僵蠶10g、地膚子10g;發熱, 加生石膏30g、寒水石15g;口渴引飲, 加生地10g、蘆根30g、麥冬15g。

2血熱妄行型:起病急, 皮膚紫癜大小不一, 斑色鮮紅, 心煩口渴, 發熱面赤, 或有大便秘結。 可伴鼻衄、齒衄、便血、尿血, 舌質紅, 苔黃或黃膩, 脈數有力。

證候分析:常見於疾病早期, 熱毒內伏,

迫血妄行, 泛滲於肌膚而發為瘀點、瘀斑。 屬實證、熱證, 伴有發熱面赤, 口渴心煩。 血上出清竅則為鼻衄, 損傷胃絡則齒衄、嘔血, 損傷腸絡則腹痛、便血, 灼傷膀胱血絡則尿血。

治則: 清熱解毒, 涼血止血。

主方:犀角地黃東加減:水牛角30g、赤白芍各10g、 生地黃10g、丹皮10g、紫草10g、山梔10g、寒水石15g、黃芩10g、生甘草6g、白茅根30g。 方中犀角清熱涼血、解毒化斑, 生地黃養陰清熱、涼血止血, 赤芍、丹皮涼血散血、活血祛瘀。

加減:有尿血者, 加大薊草10g、小薊草10g、大便出血者, 加地榆炭10g、槐花炭10g;腹中作痛者, 加木香6g、白芍20g;大便秘結者, 加生大黃10g;高熱者, 加寒水石15g、紫雪散1.5g。

3血瘀氣滯證候特點:紫癜色深, 色澤暗紅, 時有腹痛, 或關節腫痛, 伴噁心嘔吐, 舌質暗紫, 苔薄黃, 脈滑數。

證候分析:邪鬱化熱,

灼傷血絡, 反復發作, 臟腑氣血瘀滯, 故紫癜色深而紅。 瘀阻於腸絡, 不通則痛, 故有腹痛;瘀阻於關節則見腫痛。 舌暗紫苔黃, 脈滑數, 均為血瘀氣滯之象。

治則:活血化瘀, 理氣通絡。

主方:桃紅四物東加減:桃仁10g、 紅花10g、生地黃10g、當歸10g、 川芎10g、赤芍10g、丹皮10g、丹參10g、木香6g、甘草6g。 方中四物湯補血調血, 加桃仁、紅花活血化瘀。

加減:時有腹痛加木香6g、白芍10g;關節腫痛加桑枝10g、牛膝10g七10g、丹參10g。

4肝腎陰虛型:起病較緩, 或遷延多日, 瘀斑色暗紅, 時發時隱, 伴腰脊酸軟, 煩躁盜汗, 午後低熱, 頭暈耳鳴, 血尿遷延不止, 舌質偏紅, 脈細數。

證候分析:肝腎陰虛, 虛火內生, 灼損血絡, 血隨火動, 故紫癜時發時隱, 並有煩熱盜汗, 頭暈、耳鳴等。 陰絡暗傷, 血不循經測見血尿。 舌偏紅, 脈細數, 均為肝腎陰虛之象。

治則:滋陰益腎,涼血止血。

主方:知柏地黃湯、大補陰九加減:黃柏10g、知母10g、生熟地各10g、女貞子10g、枸杞子10g、龜板15g、山萸肉、10g、澤瀉10g、地骨皮10g、甘草6g。知母、黃柏兩藥有清熱瀉火、滋陰潤燥的作用,以清泄相火為要。 大補陰丸為滋陰降火之劑,方中熟地、龜板滋陰填精,滋水以制火, 滋陰以保真陰,豬脊髓益精補髓。

加減:潮熱者,加鱉甲15g、地骨皮10g; 盜汗者,加牡蠣30g;頭暈、耳鳴者,加枸杞子10g、女貞子10g。

臨床各證型非獨立出現,因患者體質不同、發病誘因不同,症型往往相互交錯、重疊發生,疾病不同的階段有不同的病機特點及臨床表現。成人紫癜總體多因陰虛陽亢、血熱妄行所致,但也有屬於虛寒之類。對有熱症表現者,採用清熱解毒、涼血養陰、止血消瘀等法;表現為虛症者,採用補氣養血、健脾甯心、滋養肝腎等法,兼有風熱、濕熱等症,宜酌加疏風清熱和化濕之品。

混合型紫癜可能有風熱傷表、風濕阻痹、瘀血阻絡、陰虛火旺、氣不攝血等不同

病機特點,臨床治則有關聯、處方用藥有交叉,可用犀角地黃湯、獨活寄生湯、桃紅四物湯、知柏地黃湯、補中益氣湯等為主方隨症加減。久病必虛、久病致瘀,氣虛者應補氣、養氣、血瘀者當用活血化瘀之品。氣虛失攝,當益氣攝血,多用歸脾東加減。

3.外洗方治療

金銀花、連翹、苦參、敗醬草各50g,紫草、蛇床子、地膚子、黃柏各30g,明礬40g,具有濕熱瘀阻、關節腫疼、肢體重濁者。

4.飲食起居調護

1急性期或有出血時強調臥床休息,限制活動範圍,避免勞累;情志調節、控制情緒,保持平和心態及輕鬆愉悅的心情。

2注意保暖,防止感冒,控制和預防感染。注意觀察預防性使用抗生素時紫癜變化。

3飲食有節,飲食宜清淡。多食新鮮瓜果蔬菜,避免肉類、海鮮、溫熱調料等肥甘厚味、滋膩之品;對曾產生過敏的食物,如魚、蝦、海味等當禁忌。禁食生蔥、生蒜、韭菜及辣椒、酒類等刺激性食品。

4防止蚊蟲叮咬,避免與花粉等過敏原相接觸,盡可能避免接觸過敏源;有必要積極尋找引起過敏的各種原因,驅除體內寄生蟲。

5在症狀消失、治癒後應堅持全方位、鞏固調理一段時間,注意鍛煉身體,增強體質,提高抗病能力,“正氣存內、邪不可幹”。

均為肝腎陰虛之象。

治則:滋陰益腎,涼血止血。

主方:知柏地黃湯、大補陰九加減:黃柏10g、知母10g、生熟地各10g、女貞子10g、枸杞子10g、龜板15g、山萸肉、10g、澤瀉10g、地骨皮10g、甘草6g。知母、黃柏兩藥有清熱瀉火、滋陰潤燥的作用,以清泄相火為要。 大補陰丸為滋陰降火之劑,方中熟地、龜板滋陰填精,滋水以制火, 滋陰以保真陰,豬脊髓益精補髓。

加減:潮熱者,加鱉甲15g、地骨皮10g; 盜汗者,加牡蠣30g;頭暈、耳鳴者,加枸杞子10g、女貞子10g。

臨床各證型非獨立出現,因患者體質不同、發病誘因不同,症型往往相互交錯、重疊發生,疾病不同的階段有不同的病機特點及臨床表現。成人紫癜總體多因陰虛陽亢、血熱妄行所致,但也有屬於虛寒之類。對有熱症表現者,採用清熱解毒、涼血養陰、止血消瘀等法;表現為虛症者,採用補氣養血、健脾甯心、滋養肝腎等法,兼有風熱、濕熱等症,宜酌加疏風清熱和化濕之品。

混合型紫癜可能有風熱傷表、風濕阻痹、瘀血阻絡、陰虛火旺、氣不攝血等不同

病機特點,臨床治則有關聯、處方用藥有交叉,可用犀角地黃湯、獨活寄生湯、桃紅四物湯、知柏地黃湯、補中益氣湯等為主方隨症加減。久病必虛、久病致瘀,氣虛者應補氣、養氣、血瘀者當用活血化瘀之品。氣虛失攝,當益氣攝血,多用歸脾東加減。

3.外洗方治療

金銀花、連翹、苦參、敗醬草各50g,紫草、蛇床子、地膚子、黃柏各30g,明礬40g,具有濕熱瘀阻、關節腫疼、肢體重濁者。

4.飲食起居調護

1急性期或有出血時強調臥床休息,限制活動範圍,避免勞累;情志調節、控制情緒,保持平和心態及輕鬆愉悅的心情。

2注意保暖,防止感冒,控制和預防感染。注意觀察預防性使用抗生素時紫癜變化。

3飲食有節,飲食宜清淡。多食新鮮瓜果蔬菜,避免肉類、海鮮、溫熱調料等肥甘厚味、滋膩之品;對曾產生過敏的食物,如魚、蝦、海味等當禁忌。禁食生蔥、生蒜、韭菜及辣椒、酒類等刺激性食品。

4防止蚊蟲叮咬,避免與花粉等過敏原相接觸,盡可能避免接觸過敏源;有必要積極尋找引起過敏的各種原因,驅除體內寄生蟲。

5在症狀消失、治癒後應堅持全方位、鞏固調理一段時間,注意鍛煉身體,增強體質,提高抗病能力,“正氣存內、邪不可幹”。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