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疾病養生>腫瘤科>正文

如何用中醫治療大腸癌

1)濕熱蘊結證。

主證:腹部陣痛, 便中夾血, 或裡急後重, 肛門灼熱, 兼有發熱噁心、胸悶等, 舌質紅, 舌苔黃膩, 脈滑數。

治法:清熱利濕。

方藥:槐角丸(《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槐花15g, 地榆15g, 黃芩10g, 當歸12g, 炒枳殼10g, 防風10g。

便下膿血者加自頭翁、薏苡仁、敗醬草、丹皮、馬齒莧清熱涼血解毒;腹痛裡急後重者加木香、檳榔、白芍調氣和血;發熱者加銀花、連翹、葛根辛涼透熱;有腫塊者加夏枯草、海藻、生牡蠣軟堅散結消腫。

分析:本方槐花、地榆清腸涼血止血, 黃芩清大腸濕熱, 當歸活血化瘀, 炒枳殼、防風寬腸利氣, 全方清腸止血, 疏風利氣。 但本方清熱解毒散結之功不足,

在應用時尚需加用清熱解毒, 化痰散結之藥, 加強療效。

2)氣滯血瘀證。

主證:腹脹刺痛, 腹塊堅硬不移, 下痢紫黑膿血, 裡急後重, 舌質紫暗或有瘀斑, 舌苔黃, 脈澀或弦澀。

治法:行氣活血, 化瘀解毒。

方藥:膈下逐瘀湯(《醫林改錯》)。 歸尾12g, 赤芍15g, 桃仁10g, 紅花6g, 川芎10g, 丹皮12g, 延胡索10g, 香附10g, 烏藥10g, 甘草10g, 枳殼10g, 五靈脂10g。

便血不止者加茜草、阿膠;腫塊不消者加皂角刺、農蒺藜;氣虛者加黃芪、黨參、白扁豆;脫肛者加蓮子、刺蝟皮、升麻。

分析:本方桃仁、紅花、當歸尾、川芎、丹皮、赤芍、延胡索、五靈脂活血行氣止痛, 香附、烏藥、枳殼寬腸行氣止痛, 生甘草清解調和諸藥。 合用成方, 活血祛瘀, 行氣止痛。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