痔瘡讓患者“坐立不安”, 之所以痔病患者越來越多, 最主要的原因還是不良的生活習慣。 而這些不良生活習慣往往被很多人所忽視。 如何得知自己患上了痔瘡?又如何治療痔瘡呢?
1、肛門不適、潮濕不潔, 有時有瘙癢
痔核黏膜外脫、遺爛, 致使肛門分泌物增多, 刺激周圍皮膚引起肛門不適、潮濕不潔、肛周瘙癢。 久坐不動的辦公一族, 由於長時間保持坐姿, 導致腹部血流速度減慢, 血液迴圈受阻, 直腸部位的靜脈叢易發生擴張, 血液淤積, 形成痔瘡。
2、大便出血
常表現為解大便時或解完大便後出血滴瀝不止、鮮紅色,
3、肛門腫塊脫出
去醫院就診患者大部分主訴肛門脫出腫塊, 久立、久蹲或便後明顯, 可以自己收回肛門, 嚴重者需用手托還納入肛門, 甚至腫塊長期在肛門外, 不能回納或回納後又立即脫出。
小技巧:多做“縮肛門”動作
經常參加多種體育活動, 能夠增強機體的抗病能力, 減少疾病發生的可能, 對於痔病也有一定的預防作用。 這是因為體育鍛煉有益於加速血液迴圈, 改善盆腔充血, 促進胃腸蠕動, 防止大便秘結。
另一方面可以有意識地向上收縮肛門, 早晚各1次, 每次做30次, 鍛煉肛門括約肌。 經常運用, 可以改善痔靜脈回流,
另外,
日常飲食應避免過於精細,
可多食蔬菜、瓜果、豆類等含維生素和纖維素較多的粗糧食品,
多飲水,
使大便保持潤滑通暢;少吃辛辣刺激性的食物,
如辣椒、大蒜、大蔥、芥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