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放射與同位素治療原理就是利用的放射元素, 所產生r射線對病損區組織細胞核來進行轟擊, 然後再通過組織修復的過程達到治療目的。 治療後, 所治部位留下放射性損傷後萎縮性疤痕, 表皮有脫屑現象。 在治療時是不能排除其癌變可能的。 專家們認為, 血管瘤的治療過程中要儘量避免使用放射療法。
2、手術治療採用外科手術方法, 將病損組織切除來達到治療目的。 對於獨立且較小病灶效果良好。 一般情況下, 病損區血管豐富, 血量大, 手術時出血量極大,
3、冷凍治療是用於血管瘤治療小範圍表淺病損可酌情採用, 治療時利用液氮的揮發造成的強低溫(-96℃), 通常狀態下是低於-20℃的, 將病損區皮膚、血管瘤及血管瘤周圍組織冷凝, 使其細胞內形成冰晶, 並導致細胞破裂、解體、死亡, 再經過機體修復過程使血管瘤消失。 但此法會留下局部疤痕, 在眼、口角、鼻尖、耳部治療後常留下嚴重缺損性畸形及功能障礙。 出現治療不徹底。
4、鐳射治療是利用專業鐳射治療設備對血管瘤組織進行的凝固, 並達到治療血管瘤的目的。 但鐳射治療深度一般控制在表層皮膚0。 2~0。 4mm以內, 超過0。 4mm即產生明顯疤痕,
5、硬化劑注射治療原理是通過硬化注入到血管瘤瘤體組織中, 禁忌不能注入血管中, 引起無菌性炎症, 腫脹消失後容易出現局部纖維化反應, 使血管瘤、血管腔縮小或閉塞。 常用的藥物有魚肝油酸鈉、枯痔靈注射、明礬注射液、枯礬黃蓮注射液、碳酸氫鈉注射液、平陽黴素、搏來黴素類、沸水注射療法、尿素注射液等。
6、介入治療是指在“X”導引下通過動靜脈導管導入血管瘤部位, 然後將栓塞劑注入瘤體, 讓其產生無菌性炎症, 已達到使瘤體血管閉塞作用。 常用於內臟血管瘤如肝血管瘤。 對於軀幹及肢體深部血管瘤, 往往因為注入劑量、劑型限制, 以及血管瘤特徵的限制而難以達到預期效果。 使用時應該嚴格控制適應征和避免栓塞劑流入其它器官組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