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中醫>中醫常識>正文

要想中藥效果好 正確藥引不能少

我們在生活中經常會在武俠小說中看到有許多奇藥都需要特定的藥引才能發揮功效, 而現實中有部分的中藥也同樣如此, 只是不會像小說那樣所要求的那麼複雜, 那麼生活中常見的藥引有哪些呢?下面帶大家一起瞭解下吧。

生活中常見的藥引

蜂蜜

甘、平, 入肺、脾、大腸經, 能滋養、潤燥、解毒。 治療肺虛燥熱、腸燥便秘病證時, 常用蜂蜜1~2湯匙為引。

生薑

辛、微溫, 入肺、脾經, 有發汗解表、溫中止咳、溫肺止咳之效。 治療風寒感冒、胃寒嘔吐時, 常用生薑3~5片為引, 以增強療效。

紅糖

甘、溫, 能補中、祛瘀。 治療產婦惡露不暢、少腹冷痛病證時,

常取紅糖20~30克為引。

食鹽

鹹、寒, 入腎、胃、大腸經, 有清水、解毒之效。 治療腎陰虧虛的六味地黃丸、杞菊地黃丸, 宜用淡鹽水送服, 取其鹹能入腎。

燈心草

甘、淡、微寒, 入心、小腸經, 能清心除煩, 利尿通淋。 治療心火元盛、小便短赤時, 宜用燈心草一小把為引。

蔥白

辛、溫, 入肺、胃經, 有散寒通陽、解毒散結之效。 治療感冒風寒、小便寒閉不通時, 常用蔥白5~7根為引。

粳米

甘、平, 入胃經, 有益氣健胃之效。 治療火熱病證需用大劑量苦寒藥物時, 以防苦寒敗胃, 常取粳米一小撮為引, 以顧護胃氣。 如清暑解熱的白虎湯。

大棗

甘、溫, 歸脾、胃經, 能益氣補中、養血安神, 調和藥性。 使用峻烈藥物(如甘遂、芫花、大戟、葶藶)時, 常取大棗10~15枚緩和藥性,

以防止中毒。

食醋

酸、平, 有散瘀止痛、收斂固澀之效。 治療婦女帶下、血熱崩漏、蛔蟲腹痛病證時, 常取食醋1湯匙作藥引。

服用中藥的方法有哪些

溫服

一般藥物均宜溫服, 藥煎好後放一會兒, 待其不冷不熱時服。 如平和補益藥物。

熱服

凡傷風感冒的藥, 宜趁熱服下, 以達到發汗目的;祛寒通血脈的藥也如此, 以利於祛寒活血。

冷服

在藥液冷卻後服。 一般是指解毒藥、止吐藥、清熱藥, 均應冷服。

頓服

是指藥性峻烈的小劑量湯藥, 要一次服完。 目的在於使藥物在不傷正氣的情況下, 集中藥力, 發揮其最大效應, 如通便、化瘀血藥等。

頻服

凡咽喉病者、嘔吐病者, 宜採用頻服的方法, 緩緩服下, 能使湯藥充分接觸患部, 較快見效。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