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男性尿路感染的治療中, 除了經常應用青黴素類、頭孢菌素類、氨基甙類等抗生素外還包括以下消炎用藥。
青黴素類消炎藥物治療尿路感染的選擇
青黴素有多種製劑, 在治療尿路感染時, 應針對不同病情、不同青黴素的特點斟酌選用。 治療尿路感染的青黴素製劑有以下兩類:
(1)天然青黴素:青黴素G干擾敏感細菌細胞壁的合成, 是細菌繁殖期的殺菌劑, 對革蘭氏陽性菌有較強的抗菌作用, 對革蘭氏陰性菌屬除淋病奈瑟氏菌外, 作用較小。 主要由腎臟排泄, 24小時內約60%~80%自尿中排出, 肌注100萬u後尿中濃度可達1000LL /m L,
(2)半合成青黴素:臨床應用有兩類。
①耐青黴素酶類:主要用於耐青黴素酶葡萄球菌感染。
甲氧苯青黴素(新青黴素I):肌肉注射, 6~12g/d, 分4次, 嚴重者可靜脈給藥, 肌肉注射疼痛, 且易引起間質性腎炎。
鄰氯青黴素(氯唑青黴素):口服、肌肉注射或靜脈滴注, 0.5~0.75g/次, 2~ 4次/d, 兒童酌減。
五氮青黴素(噻肪單醯胺素):一種新的β-醯胺抗生素, 毒性小。 口服, 1~2g /次, 3~4次/d。 對青黴素過敏者忌用。
②廣譜青黴素
氨苄青黴素:對大腸桿菌、變形桿菌、腸球菌作用較強, 對綠膿桿菌和產氣桿菌無效, 能耐酸但不耐酶。 口服, 0.25~1g/次, 4次/d;肌肉注射, 0.5~1g/次, 4次/日;靜脈滴注, 2~6g/日, 兒童50~100mg/kg。
羥氨苄青黴素:作用比氨苄青黴素強。 口服吸收較好, 劑量與氨苄青黴素相同。
羧苄青黴素:對綠膿桿菌和變形桿菌作用較強, 不耐酶, 故單用時易產生耐藥, 與慶大黴素合用有協同作用, 但兩藥不可混合同時注射, 否則慶大黴素將被破壞。 肌肉注射, 1g/次, 4次/d;嚴重的綠膿桿菌感染, 可靜脈滴注5~20g/d。
氧呱嗪青黴素:本類青黴素主要應用於綠膿桿菌的感染, 作用比氨苄、羧苄和磺苄等青黴素強, 毒性比氨基甙類低。 用法:肌肉注射或靜脈滴注, 4~12g/d。
苯咪唑青黴素:主要用於綠膿桿菌、淋病奈瑟氏菌和脆性類桿菌引起的尿路感染,
對青黴素過敏者忌用此類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