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疾病養生>常見疾病>正文

乙肝患者治療效果不佳的原因

乙肝治療效果不佳的主要原因--患者自行停藥、間斷服藥、換藥

長期抗病毒治療是慢性乙肝治療的核心, 但目前乙肝患者自行停藥、間斷服藥或換藥等主觀因素是導致療效不佳的主要原因。

過去幾年, 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療的臨床實踐取得了豐富的臨床證據, 臨床醫生抗病毒用藥的水準有很大的提高。

醫生在臨床實踐中發現, 同樣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藥物和治療方案, 最終療效卻完全不一樣, 分析影響抗病毒治療療效以及耐藥的因素後, 醫生用藥就變得聰明很多, 這就是臨床的進步, 有兩個非常突出的標誌:

第一個就是慢性乙肝的優化治療。 臨床醫生根據抗病毒治療過程中某些指標的變化規律, 預測未來的療效, 採取不同的措施提高抗病毒治療的療效。 具體來說, 在抗病毒治療之後的第24周, HBV DNA(乙肝病毒的去氧核糖核酸, 即乙肝病毒基因)如果檢測不到, 那麼這些病人就應該沿用以前的治療藥物和治療方案繼續治療;如果HBV DNA下降的不是很滿意, 這些患者就應該加上一種藥進行聯合抗病毒治療, 提高療效, 這就是優化治療的概念。

第二個就是關於慢性乙肝治療的停藥問題。 醫生能夠根據抗病毒治療的療效來決定抗病毒的療程, 並不像當初所有的病人都要經過長期或者終身治療。 口服抗病毒藥物一般都需要長期的抗病毒治療,

但不是每個人都應該進行終身治療。 比如, 抗病毒治療後療效比較好的, HBV DNA長期檢測不到, 同時e抗原陽性變成e抗體陽性, 即出現e抗原的血清學轉換, 這部分病人可以在一定程度下考慮停藥, 實現階段性治療的目標。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