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周炎是侵犯牙齦和牙周組織的慢性炎症, 是一種破壞性疾病, 其主要特徵為牙周袋的形成及袋壁的炎症, 牙槽骨吸收和牙齒逐漸鬆動, 它是導致成年人牙齒喪失的主要原因。 本病多因為菌斑, 牙石, 食物嵌塞, 不良修復體, 咬創傷等引起, 牙齦發炎腫脹, 同時使菌斑堆積加重, 並由齦上向齦下擴延。 由於齦下微生態環境的特點, 齦下菌斑中滋生著大量毒力較大的牙周致病菌, 如牙齦類桿菌, 中間類桿菌, 螺旋體等, 使牙齦的炎症加重並擴延, 導致牙周袋形成和牙槽骨吸收, 造成牙周炎。
二、、牙周炎的主要病因:
1、菌斑是指粘附於牙齒表面的微生物群, 不能用漱口、水沖洗等去除。
2、牙石是沉積在牙面上的礦化的菌斑。 牙石又根據其沉積部位和性質分為齦上牙石和齦下牙石兩種。
a、齦上牙石位於齦緣以上的牙面上, 肉眼可直接看到。 在牙頸部沉積較多, 特別在大涎腺導管開口相對處如上頜磨牙的頰側和下頜前牙的舌側沉積更多。 齦上牙石中無機鹽的主要來源是唾液中的鈣、磷等礦物鹽。
b、齦下牙石位於齦緣以下、齦袋或牙周袋內的根面上, 肉眼不能直視, 必須用探針探查, 方能知其沉積部位和沉積量。 齦下牙石在任何牙上都可形成, 但以鄰面和舌面較多。 齦下牙石主要是齦溝液和滲出物提供礦物鹽。
三、牙周炎症狀
牙周袋形成:由於炎症的擴展, 牙周膜被破壞, 牙槽骨逐漸吸收, 牙齦與牙根分離, 使齦溝加深而形成牙周袋。 可用探針測牙周袋深度。 X線檢查時可發現牙槽骨有不同程度的吸收。
牙周溢膿:牙周袋壁有潰瘍及炎症性肉芽組織形成, 袋內有膿性分泌物存留, 故輕按牙齦, 可見溢膿。 並常有口臭。
牙齒鬆動:由於牙周組織被破壞, 特別是牙槽骨吸收加重時, 支持牙齒力量不足, 出現牙齒鬆動、移位等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