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外相關研究報告發現, 患重症牙周炎的孕婦發生早產和生出低體重兒的危險率為牙周正常的孕婦的7.5倍。 多數牙病並不能靠吃藥治好, 而需專業的清潔甚至手術等對症處理才能根治。 牙齦紅腫、出血, 很多人都認為是小毛病, 不少准媽媽以為含點鹽水、吃些維生素就行了。 專家認為這種做法有誤, 因為除了口腔黏膜炎, 多數牙病並不能靠吃藥治好, 而需專業的清潔甚至手術等對症處理才能根治。
案例:准媽媽牙齦一碰就出血
31歲的饒女士懷孕三個多月了, 先生和公公婆婆都把她當家裡的“功臣”,
但即使饒女士吃東西時無比小心, 可刷牙時還是很容易出血, 嚇得她好幾天都只敢用鹽水漱口, 不敢再用牙刷。 往常熬夜上火, 她也曾經有過牙齦紅腫、出血的經歷, 只要早點睡、多吃點青菜水果, 或者再吃點藥, 很快就好了。 可這次似乎不比往常, 牙齦似乎稍一碰就會出血, 饒女士不得已來到口腔門診,
醫生給饒女士做完檢查後, 建議她清洗牙齒, 除去牙菌斑和牙石, 並叮囑她不能光漱口, 即使出現血絲, 也要好好刷牙。 一個星期後, 饒女士牙齦的炎症終於明顯減退了。
解讀:激素變化大, 牙齦易發炎
“女性在妊娠期內分泌變化很大, 血液中的黃體酮含量大增可導致激素水準失調, 使牙齦的毛細血管彈性減弱滲透性增強, 所以更容易出血。 ”醫生介紹說, 像饒女士這樣的准媽媽其實並不少見, 她們口腔所出現的變化跟妊娠有直接的關係, 在醫學上稱之為妊娠期牙齦炎。
專家分析, 孕期激素水準的改變, 除了導致牙齦血管“脆弱”外, 也使口腔內的菌群產生了變化。
另外, 不少妊娠期的女性喜歡吃酸甜的食物, 如果不注意及時清潔口腔裡的食物殘留, 也可加重炎症的程度。 這時如果怕出血, 早晚都只漱口不刷牙, 細菌更難清除, 對口腔健康的危害更大。 “其實, 如果怕傷及牙齦易出血, 可改用毛軟一些的牙刷, 動作輕一些, 總比光漱口清潔得徹底些。 ”專家指出。
專家提醒, 牙齦炎、牙周炎看似不起眼, 但在平時刷牙或吃飯過程中, 牙周周圍的細菌可被擠進血裡, 並隨血液迴圈進入體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