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腸瘺的診斷依據

1.有腹部手術、腹部創傷、腹腔內感染、炎性腸病、腫瘤等病史。

2.腹部切口、創口或引流口有腸液、糞便和氣體溢出。

3.B超和腹部攝片檢查, 觀察有無腹腔或膈下膿腫或膈下游離氣體, 有陽性發現應予引流。 即使無陽性結果仍不能除外, 可做腹腔穿刺以證實臨床診斷。

4.口服染料試驗是最簡便實用的方法。 給病人口服染料如美藍、骨炭末、剛果紅或靛胭脂等, 觀察有無染料從瘺口排出, 並根據排出的時間推測瘺的部位高低, 排出染料數量的多少也可作為推測瘺口大小的一個因素。

5.瘺管造影是更可靠更直接的檢查方法。

從瘺口插入一根細塑膠導管, 瘺口用金屬物作標誌。 從導管注入造影劑如泛影葡胺, 12.5%碘化鈉或碘油等, 同時在螢光屏上觀察造影劑的走向。 據以瞭解瘺管長短, 通向何段腸道, 有無膿腫存在等。

6.胃腸道鋇餐造影亦可顯示腸瘺的部位, 有無瘺遠側腸道梗阻。 如懷疑結腸瘺時也可做鋇劑灌腸檢查。 如為膽系腸道間內瘺, 腹部平片就可見到膽道內氣體顯影, 在鋇餐時則可見到鋇劑通過胃腸道瘺口向上進入膽囊或膽管而證實診斷。

7.剖腹探查, 發現腹部瘺口與腸管相通, 或與其他空腔臟器相通。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