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腹瀉特別的多見, 會有很多的兒童出現腹瀉的症狀, 從而讓患兒的腸胃疼痛嚴重, 因此我們要多多瞭解一些腹瀉的知識, 特別是自己的孩子發病後應當及早進行疾病的治療, 下面來看看可以治療小兒腹瀉的措施會有哪些呢。
㈠益氣升提止瀉法, 本法適用於久瀉不愈, 氣虛下陷, 清氣不升所致腹瀉。 症見:面色白或萎黃, 氣短乏力, 手足欠溫, 唇淡便稀, 夾有不消化乳食, 甚至完穀不化, 舌淡嫩, 苔白滑, 脈沉無力, 或指紋淡。 治以益氣升提止瀉。 方用補中益氣東加減:黃芪、黨參、茯苓、桔皮、升麻、柴胡、白術、甘草。
㈡溫補脾腎止瀉法, 本法適用于脾腎陽虛, 水穀不化所致腹瀉。 症見:久瀉不止, 食入即瀉, 糞質清稀, 完穀不化, 或見脫肛, 形寒肢冷, 面色白, 精神萎靡, 寐時露晴, 舌淡苔白, 脈微細, 或指紋淡。 治以溫補脾腎。 方用附子理中湯合四神丸:附子、補骨脂、吳茱萸、乾薑、肉豆蔻、黨參、白術、五味子、甘草。 脫肛者加黃芪、炙升麻;久瀉不止者加訶子、赤石脂、禹餘糧;腹中冷痛者加丁香。
㈢解表散寒止瀉法, 本法適用於感受風寒, 脾胃運化失司而致腹瀉。 症見:腹瀉清稀, 多帶泡沫, 臭氣不甚, 腹痛腸鳴, 食少脘悶, 多伴有惡寒發熱, 咳嗽流涕,
㈣清熱利濕止瀉法, 本法適用於感受濕熱, 交注下迫, 傳化失常所致腹瀉。 症見:腹瀉如注, 瀉下急迫, 或瀉而不爽, 大便臭穢, 肛門灼熱, 小便短黃, 身熱口渴, 舌質紅, 舌苔黃膩, 脈滑數, 或指紋紫。 治以清熱利濕止瀉。 方用葛根芩連東加味:煨葛根、黃芩、黃連、野麻草、馬齒莧、茯苓、澤瀉、車前草、厚樸花、六一散。 熱重於濕加生石膏、白頭翁、黃柏;濕重於熱者加蒼術、薏苡仁、豬苓;濕熱並重者加茵陳、梔子、白豆蔻;腹痛者加白芍、廣木香;瀉下頻數者加兒茶、椿根皮;便夾膿血者加秦皮、地榆、槐花;久瀉不止者加赤石脂、石榴皮。
㈤消積導滯止瀉法, 本法適用於乳食不節, 損傷脾胃, 乳食不化所致腹瀉。 症見:大便酸臭, 或如敗卵, 腹部脹滿, 口臭納呆, 瀉前腹痛哭鬧, 多伴噁心嘔吐, 舌苔厚濁, 脈滑有力, 或指紋紫滯。 治以消積導滯止瀉。 方用保和丸加減:山楂、神曲、萊菔子、陳皮、半夏、茯苓、連翹殼。 若食滯甚, 腹部脹滿者加枳實、大黃;嘔吐甚者加厚樸、生薑、竹茹;兼表證者加藿香、紫蘇;脾胃虛弱者加蒼術、淮山藥、薏苡仁。
㈥利水行氣止瀉法, 本法適用于感受水濕之邪, 氣機阻滯所致腹瀉。 症見:瀉下如水, 無臭味, 小便短小, 身重神萎, 腹痛腹脹,
綜合認識這些知識,
我們對於治療小兒腹瀉的辦法十分清楚了,
腹瀉疾病是極為複雜的,
而且讓寶寶的腸胃方面受到了傷害,
因此我們要多多瞭解一些腹瀉疾病的知識,
在自己的孩子發病後,
不但要治療,
飲食也要注意溫熱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