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疾病養生>常見疾病>正文

名家妙方治急性腎衰

【病理】

急性腎小球腎炎或有毒物質對藥物的免疫反應, 都可能嚴重損害腎臟, 導致腎衰竭;嚴重灼燒傷時血壓突然降低、心臟病大發作、嚴重出血, 都會導致供血失常, 因而損害腎臟;泌尿道處發生阻塞, 使尿流突然完全受阻。

【症狀】

腎臟無法產生尿液, 廢物累積在體內, 水分無法有效排出, 產生積水現象。

【宜與忌】

1、一旦有誘發急性腎衰竭的原發病發生, 應及早進行相應的早期治療。 急性腎衰竭患者, 必須住院治療。

2、臥床休息, 舒暢情緒, 保持精神愉快。

3、少尿期既要限制食入量, 又要適當補充營養, 給予低容量、低鉀、低鈉、高熱量、高維生素及適量蛋白質。

多尿期2~3天后應給予高蛋白、充足的熱量、豐富的維生素、鈉鉀及水分。 不食辛辣、肥甘和刺激食物。 避免食用和接觸對腎臟有毒害的藥物或毒物。

【名家妙方】

1、田螺5~7個, 去殼搗爛, 敷關元穴。

2、鮮車前草60克, 鮮藕60克, 搗汁一次服。

3、琥珀12克, 白花蛇舌草30克, 玄參30克, 水煎後熱敷。

4、半枝蓮、牡蠣各30克, 大黃、熟附子各20克, 加水煎, 去渣。

5、多尿期可取人參3克, 胡桃肉3個, 加水煮一小時, 飲湯吃參和肉。

6、大黃、槐花、桂枝各30克, 加水煎去渣。 保留灌腸, 一日1~2劑。

7、少尿期可取車前子30克, 布包煎汁, 再加入粳米100克同煮成粥服食。

8、多尿期可取烏豆500克, 桂圓肉15克, 大棗50克, 加水共煮, 每日1劑, 早晚分服。

【中藥治療】

1、高熱大汗, 無尿少尿, 大便不通,

腹痛脹滿, 或神昏譫妄, 或見出血, 舌質紅絳, 苔黃厚而幹, 脈洪大而數。 宜用生大黃(後下)、生地、厚樸、枳實、丹皮、桃仁、澤蘭、芒硝(後下)、甘遂末(沖), 水煎服。 一般大便通利後, 可得小便。

2、少腹墜脹, 排尿無力, 夜尿尿頻, 腰膝酸軟, 納呆氣短, 口乾咽燥, 易患感冒, 心悸失眠, 舌淡胖有齒痕或舌紅少苔, 脈細弱或細數, 宜用黨參、生黃芪、生地、麥冬、山茱萸、山藥、丹皮、澤瀉、茯苓、菟絲子、覆盆子、五葉子, 水煎服。 若陰陽俱虛, 加附片、肉桂。

3、小便點滴不通, 或尿短赤灼熱, 或有血尿或沙石, 或尿急尿痛, 或肢體浮腫, 煩渴引飲, 口幹粘苦, 小腹脹滿, 或咳嗽氣喘, 舌紅苔黃膩。 脈滑數或濡數。 宜用瞿麥、萹蓄、車前草、滑石、梔子、黃柏、知母、生大黃、生甘草、肉桂、通草, 水煎服。 心火旺,

加黃連、淡竹葉、木通;肺熱盛, 加黃芩、桑白皮、桔梗;肝火旺, 加膽草、赤芍、柴胡;肝腎阻傷, 加生地、旱蓮草、牛膝;石淋, 加金錢草、海金沙、冬葵子。
4、小便不通或通而不暢, 小腹硬滿疼痛, 胸脅脹滿, 心煩易怒, 面色晦暗, 或經閉、痛經, 舌質暗紫或有瘀斑, 脈弦澀。 宜用王不留行, 川牛膝、冬葵子、廣木香、沉香、檳榔、烏藥、枳實、當歸、炮山甲、桃仁、芒硝、生大黃, 水煎服。 氣鬱化火, 加膽草、梔子;氣血兩虛, 黃芪、丹參;尿路結石, 加金錢草、海金沙;尿血, 加生三七粉、琥珀粉;尿閉而脹痛難受, 加麝香少許吞服。

5、小便澀少不利, 脘腹脹滿, 胸水腹水, 肢體腫硬, 食少氣急, 大便不爽, 舌暗苔白膩, 脈沉澀。 宜用大腹皮、車前子、桑白皮、茯苓、澤瀉、麥冬、蘇葉、白術、陳皮、木香、檳榔、木瓜、牛膝、肉桂、砂仁,

水煎服。 脾陽虛, 加乾薑、草果、蒼術;腎陽虛, 加附片;有熱象, 加葶藶子、防已、大黃。

【西藥治療】

1、針對具體病因採取有效措施, 如控制感染, 切除壞死組織, 停止接觸腎毒物質和避免使用腎毒藥物等。

2、少尿期, 控制入液量, 無顯性失水特殊變化時, 成人每日補液總量約500毫升, 使病人每日體重下降0。 2~0。 5公斤, 血鈉保持在130~140毫摩/升範圍內。 初期應補充以糖和脂肪為主的能量, 後期可予低蛋白質高生物價蛋白質。 控制電解質和酸堿代謝紊亂, 著重防治高鉀血症、稀釋性低鈉血症、代謝性酸中毒及高磷、低鈣。

防治高血壓危象、心力衰竭及感染。 多尿期要注意保持水、電解質和酸堿平衡。 適當增加營養。 恢復期注意休息和營養, 有腎功能缺損者應定期隨訪。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