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麻痹症疾病應積極的治療, 這樣有利於減少一些不必要的併發症, 對患兒的身體健康也有幫助, 我們瞭解了小兒麻痹症的治療方法有很多種, 分為中藥和西藥治療, 那麼中藥治療是怎麼來治療小兒麻痹症的呢, 一起來瞭解一下吧。
一)邪犯肺
症狀體現:發熱出汗, 咳嗽流涕, 咽紅咽痛, 全身不適, 或有頭痛、嘔吐、腹痛、腹瀉、便秘, 伴有精神不振、嗜睡或煩躁不安。 舌紅, 苔薄白, 脈濡數。
功能主治:解表清熱, 疏風利濕。
治療方法
1.方劑
主方葛根黃芩黃連東加減
處方:葛根15克, 黃芩10克, 黃連6克, 藿香10克, 薏苡仁15克,
煩躁不安者, 加燈心草3紮、地龍10克。 嗜睡者, 加石菖蒲、遠志各10克。 大便秘結者, 加全瓜蔞、決明子各10克。
單方驗方加味葛草芩連湯
處方:威靈仙10克, 葛根10克, 黃連3克, 黃芩6克, 羌活6克, 獨活6克, 金銀花15克, 綿茵陳10克, 扁豆10克, 九連環6克。 水煎服, 每日1劑。
2.中成藥
葛根芩連片, 口服, 每次2—4片, 每日3次。
二)邪注經絡
症狀體現:肺胃症狀消失後3—4日, 發熱又起, 肢體疼痛, 轉側不利, 哭鬧不安, 拒絕撫抱, 繼而出現癱瘓。 以下肢為多, 可發生於一側, 亦可兩側並見;面部癱瘓見口眼歪斜;亦可兼見腹肌癱瘓, 小便失禁。 舌紅, 苔黃膩, 脈滑數。
功能主治:清熱化濕, 舒通經絡。
1.方劑
主方三妙丸加減
處方:黃柏10克, 蒼術10克, 牛膝10克, 生薏苡仁15克, 忍冬藤15克,
上肢癱瘓者, 加羌活10克。 下肢癱瘓者, 加獨活10克。 面癱者, 加白附子6克、僵蠶10克。
單方驗方宣痹湯
處方:防己、薏苡仁、梔子、赤小豆各9克, 連翹、杏仁、法半夏各6克, 蠶砂8克, 滑石10克。 水煎服, 每日1劑。
上肢麻痹者, 加秦艽、桑枝各9克, 薑黃3克。 下肢麻痹者, 加黃柏、蒼術各6克。
2.中成藥
四妙丸, 口服, 每次3~6克, 每日2次, 溫開水送服。
三)氣虛血滯
症狀體現:熱退後肢體麻痹, 痿軟無力, 出現癱瘓, 面色萎黃, 易出汗。
功能主治:益氣活血, 祛邪通絡。
1.方劑
主方補陽還五東加減
處方:黃芪15克, 當歸10克, 赤芍10克, 川芎6克, 地龍10克, 桃仁6克, 紅花6克, 黨參10克。 水煎服, 每日l劑。
上肢癱軟者, 加桑枝15克。 下肢無力者, 加桑寄生20克。 易出汗者, 加龍骨30克、五味子6克。
單方驗方加味大造丹
處方:三七、血竭、麝香、生大黃、骨碎補、鱉甲、蜈蚣、地龍各等分, 黃芪量加倍, 共研成極細末, 裝入瓷瓶內密封備用, 勿令漏氣。 l~3歲服0.3克, 4~5歲服0.4克, 每日2次, 早晚分服。
2.中成藥
養血榮筋丸, 口服, 每次半丸, 每日2次, 溫開水送服。
複方當歸注射液, 穴位或肌肉注射, 每次2毫升, 每日或隔日1次。
四)肝腎虧損
症狀體現:肌肉痿縮, 肢體畸形, 皮膚欠溫。 舌淡, 苔薄白, 脈弱。
功能主治:補益肝腎, 強筋壯骨。
方劑:
1.主方七寶美髯丹加減
處方:何首烏10克, 茯苓10克, 當歸10克, 牛膝10克, 菟絲子10克, 補骨脂10克, 枸杞子10克, 杜仲10克, 甘草6克。 水煎服, 每日1劑。
肢冷脈細者, 加黃芪15克、桂枝6克。 肢體畸形者, 加沒藥10克、骨碎補6克。
2.單方驗方治痿湯
處方:制何首烏6克, 桑枝6克, 菟絲子3克,
3.中成藥
健步虎潛丸, 口服, 每次3—6克, 每日2次。
六味地黃丸, 口服, 每次3克, 每日3次, 連服2個月。
金剛丸, 口服, 每次3—6克, 每日2次, 飯前服用。
七寶美髯丹, 口服, 每次1/2丸, 每日2次, 淡鹽水或溫開水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