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黃有十年的肛瘺病史,
平時沒有什麼不舒服,
只是每當勞累過度、大便過硬或腹瀉、飲酒過量時,
便出現肛門腫脹、疼痛。
但只要休息好,
注意肛門衛生,
即使不用藥,
幾天後肛旁也會流膿,
繼之疼痛慢慢減輕,
再過幾天就痊癒了。
小黃去醫院看過多次,
醫生都勸他做手術。
他本來也想做手術,
但聽別人說,
這種手術很麻煩,
術後疼痛且不說,
還容易引起肛門失禁,
嚇得他很長時間都不敢再去醫院。
最近聽說肛瘺不治,
日久會惡變為癌症,
他又開始惴惴不安。
詳細詢問病史後,
我隨即給小黃作了檢查。
在肛門外截石位8點的位置(注:把肛門比做時鐘,
我告訴小黃, 肛瘺又稱肛漏, 是肛門直腸瘺的簡稱。 它的名稱是以發病形態命名的。 這是因為其症狀主要是從肛門周圍皮膚上的傷口(瘺口), 反反復複地、淋漓不斷地向外流出膿液或膿血, 甚至流出糞便, 因而稱為“漏”。
我們在臨床上看到的肛瘺, 大多數是肛周膿腫的後遺症。 其主要表現為肛門周圍的外瘺口不斷地有少量膿性分泌物排出, 刺激周圍皮膚, 引起瘙癢不適。
一般來講, 肛瘺不經治療是很難自愈的。 關於肛瘺的治療, 目前比較好的方法是中西醫結合的切開掛線法, 這是一種緩慢切開法, 利用橡皮筋或有腐蝕作用的藥線作機械性壓迫, 使結紮處組織發生血運障礙, 逐漸壓迫壞死, 形成切割。 這種治療的最大優點是肛管括約肌被逐漸切斷, 但又不致因收縮過多而改變位置,
雖然, 從大量的臨床資料來看, 多數肛瘺是不會癌變的。 但不可否認, 仍有少數肛瘺病人可發展為惡性病變, 特別是近年來, 有關肛瘺十年以上惡變為癌的報導逐年增多。 其導致癌變的原因, 大致有以下幾個方面:①長期的慢性炎症刺激。 炎症的長期存在, 使得膿性分泌物及糞便從瘺管排出, 從而刺激組織細胞異常增生, 導致惡性病變。 ②細菌感染。 細菌長期存在于瘺管內, 特別是綠膿桿菌或結核桿菌感染, 可纏綿不愈, 從而導致癌變。 ③藥物刺激。 長期、大量使用各種局部外用藥, 經常刺激局部, 導致癌變。
小黃聽後覺得很有道理, 遂決定利用休假時間, 住院做了手術。 手術過程情況良好, 十來天就出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