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治療閉經是一種治療的常用的方法, 很多的女性患上了閉經總是久治不愈, 其實閉經的治療需要通過身體的調理來治療, 這就是為什麼中醫是最合適治療閉經的方法了。 那麼該怎樣來治療閉經呢?
一、辨證選方
1. 肝腎不足治法:補腎養肝調經。 方藥:歸腎丸加減。 菟絲子15g, 杜仲159, 山茱萸209, 枸杞子15g, 山藥209, 茯苓159, 當歸15g, 雞血藤209, 牛膝109。 陰虛火旺, 潮熱明顯者, 加地骨皮109, 玄參109, 炙鱉甲15g。
2.氣血虛弱治法:補氣養血調經。 方藥:人參養榮東加減。 人參15g, 黃芪40g, 茯苓15g, 遠志15g, 陳皮15g9, 五味子15g, 當歸20g, 白芍15g, 熟地15g, 丹參10g, 川芎 10g, 坤草15g。 脾虛便溏者, 去當歸、熟地加白術15g,
3.陰虛血燥治法:養陰清熱調經。 方藥:加減一陰煎加減。 生地15g, 熟地15g, 白芍15g, 麥冬10g, 知母10g, 地骨皮15g, 炙甘草5g, 黃柏15g, 丹參10g, 鱉甲15g。 虛煩少寐, 心悸者加柏子仁、夜交藤各15g;如有結核病, 證見咳血唾血, 吐痰不爽, 氣喘者加百合30g, 桔梗10g, 玄參15g, 川貝母10g, 五味子10g。
4. 氣滯血瘀治法:理氣活血、祛瘀通經。 方藥:血府逐瘀東加減。 桃仁15g, 紅花15g, 赤芍15g, 川芎10g, 當歸15g, 生地15g, 柴胡10g, 桔梗15g, 牛膝15g, 坤草15g。 小腹冷痛, 四肢木溫, 帶下量多, 舌淡, 脈沉緊者, 去柴胡、坤草, 加肉桂10g, 烏藥15g, 吳茱萸15g。
5. 痰濕阻滯治法:豁痰除濕、調氣活血通經。 方藥:蒼附導痰丸加減。 陳皮15g, 半夏15g, 茯苓15g, 甘草5g, 枳殼10g, 香附10g, 蒼術15g, 南星15g, 當歸15g, 牛膝15g, 川芎10g。 面浮肢腫, 小便不利者,
二、專方驗方
1.瓜石場:瓜蔞15g, 石斛12g, 元參、麥冬、車前子各9g, 生地、瞿麥、益母草、牛膝各12g, 馬尾連6g, 適用于陰虛胃熱, 血枯經閉。
2. 複宮通經湯:當歸、坤草各20g, 熟地、菟絲子、白芍、枸杞千、澤蘭、仙靈脾、懷牛膝各15g, 艾葉、紅花、仙茅各10g, 川芎12g, 適用於人工流產術引起的閉經。
三、其他療法
飲食療法
1.桃仁牛血羹:桃仁12g, 新鮮牛血200g, 將上二味加清水500ml煲湯, 加食鹽少許調味, 每日1~2次, 作膳, 適用於血瘀性閉經。
2.丹參雞:丹參30g, 雞蛋2枚, 兩藥共煮2 小時, 吃蛋飲湯, 本方可連續服用, 適用於血虛閉經。
中藥
1.通經甘露九:具有化瘀通經的作用, 主治血瘀經閉, 胸脅脹滿, 午後發熱, 每服3g1日2次。
2.大黃蟄蟲丸:具有破血通經之效。 主治婦人經閉不通, 血瘀成塊, 腹脹煩悶, 午後發熱。
3.八寶坤順丹:適用於氣血兩虧, 肝郁不費所致之閉經。 1日2次, 每次1丸口服。
4. 艾附暖宮丸:具有理氣補血、暖宮調經之效, 適用於寒濕阻滯之閉經, 1 日2~3次, 1次1丸口服。
通過以上的介紹我們可以瞭解到, 中醫把閉經的患者分為了五種不同的類型。 然後再分別的進行治療, 這種分型治療閉經的方法能夠更好的更徹底的治癒閉經。 所以對於患有閉經的女性推薦採用中醫來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