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拉肚子的原因有很多, 媽媽一定要對症下藥哦。 下面就來看看, 寶寶拉肚子怎麼辦。
一、寶寶拉肚子的原因
1、胃腸炎
胃腸炎(也稱為腸胃感冒)是胃和腸道的一種炎症, 可以引起嬰兒、兒童和成人的腹瀉。 胃腸炎很常見, 可以由很多不同的病毒引起。 最常見的病原是輪狀病毒, 由於腹瀉住院的小朋友中有一半是感染了這種病毒, 好發於秋末冬初。 如果你的寶寶拉肚子, 並伴有胃痙攣、嘔吐、低燒, 那很可能是胃腸炎。 請注意, 如果寶寶吃的或喝的不多, 可能會失去很多水分。
2、細菌感染
嚴重腹瀉(有時伴有嘔吐),
3、寄生蟲
寄生蟲感染也可能引起腹瀉。 比如賈第蟲病(也叫梨形鞭毛蟲病)就是由一種寄生在腸道內的、要在顯微鏡下才能看到的寄生蟲引起。 集體生活時寄生蟲很容易傳播, 而且需要特殊藥物治療。 所以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 比如更換尿布後勤洗手, 是終止寄生蟲感染傳播的最好方法。
4、抗生素
如果你的寶寶在抗生素治療期間或治療後發生腹瀉,
5、食物因素
喝太多果汁(尤其是含有山梨醇和高濃度果糖的果汁)或太多含糖飲料也可能會使寶寶肚子不舒服, 大便變稀。 給寶寶少吃點這些食物, 應該1周左右就能好轉。 建議不要給6個月以下的寶寶喝果汁, 6個月以後, 每天果汁的攝入量也不要超過大概113~170毫升。 配方奶沖調不當也可能引起寶寶拉肚子, 所以當你沖奶時要按比例加水。
6、牛奶過敏
牛奶過敏的現象並不少見, 也能引起腹瀉, 有時候還能引起嘔吐。 如果你的寶寶對牛奶過敏, 他可能在喝了以牛奶為原料的配方奶或吃了乳製品(如果他已經開始吃輔食)後幾分鐘到幾小時的時間內就會表現出過敏症狀。
寶寶拉肚子一定要吃藥嗎?小編認為不一定哦。
二、寶寶拉肚子的治療方法
1、飲食療法
焦米糊:取適量小米, 研末後放入鍋內, 用文火炒至焦黃, 加適量的水煮成糊狀, 涼溫後服下, 每日2~3次。 焦米糊易於消化, 它的碳化結構還能吸附腸道內的腐敗物質, 有祛毒止瀉的功效, 是寶寶腹瀉的首選食物之一。
蘿蔔泥:取新鮮胡蘿蔔適量, 洗淨切成小塊, 加水煮爛或者蒸爛, 取出胡蘿蔔, 搗成糊狀, 然後加入煮胡蘿蔔的水調勻即可, 每5~10克胡蘿蔔泥大約加100毫升胡蘿蔔水。 此法輔助治療嬰幼兒腹瀉效果顯著。
蒸蘋果泥:蒸熟了的蘋果具有很好的止瀉作用,
馬齒莧粥:馬齒莧是一種藥、食兩用的植物, 具有清熱解毒、利濕止瀉的作用, 對病程較短、大便急迫、便色金黃的腹瀉有很好的治療作用。 將鮮馬齒莧30克(或幹馬齒莧10克)加粳米100克煮粥, 早晚服用。
山藥蓮子粳米粥:山藥具有健脾益腎的作用, 蓮子亦有補脾止瀉的作用, 適用於腹瀉日久、大便中帶有不消化的奶瓣、食物的腹瀉。 將30克山藥洗淨去皮,
2、中藥敷臍
寶寶腹瀉時, 有時會伴有嘔吐, 引起進食及口服藥物困難, 所以外治療法對寶寶來說也很重要。 外貼療法治療腹瀉也應辨證選方, 可以帶孩子到中醫兒科請醫生開方。
有些在藥店能買到的臍貼是有特殊針對性的, 比如因受涼引起的腹瀉、腹痛有較好的療效, 對其他類型的腹瀉效果就可能欠佳。
3、中醫按摩法
對於腹瀉日久、大便檢查無明顯異常的寶寶, 不妨用按摩推拿法, 常常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操作方法如下:
推板門(兩手大魚際處)、揉足三裡、向上推七節骨(腰骶部從寶寶臀溝往上大約1。 5寸), 每個部位大約100~200次, 配合背部捏脊6遍, 調理脾胃及全身陰陽, 效果很好。
在應用上述方法治療後,病情不好轉或腹瀉很嚴重時,應及時就診。若是微生物感染引起的急性腹瀉,可在醫生指導下選用適宜的抗生素,並同時補充液體,維持體液的酸堿平衡,糾正電解質紊亂。
4、寶寶腹瀉常用藥
口服補液鹽:寶寶腹瀉時最重要的是要預防和糾正脫水,如果腹瀉量多,小便也少,或寶寶嘴幹,家長可以少量多次地喂服口服補液鹽。
蒙脫石散:有保護腸黏膜及吸附病毒、細菌的作用,服用時按照說明書的要求,將藥物兌水的比例掌握好。
腸道菌群調節劑:如媽咪愛、培菲康、金雙歧類,對治療腹瀉有輔助治療作用。
效果很好。在應用上述方法治療後,病情不好轉或腹瀉很嚴重時,應及時就診。若是微生物感染引起的急性腹瀉,可在醫生指導下選用適宜的抗生素,並同時補充液體,維持體液的酸堿平衡,糾正電解質紊亂。
4、寶寶腹瀉常用藥
口服補液鹽:寶寶腹瀉時最重要的是要預防和糾正脫水,如果腹瀉量多,小便也少,或寶寶嘴幹,家長可以少量多次地喂服口服補液鹽。
蒙脫石散:有保護腸黏膜及吸附病毒、細菌的作用,服用時按照說明書的要求,將藥物兌水的比例掌握好。
腸道菌群調節劑:如媽咪愛、培菲康、金雙歧類,對治療腹瀉有輔助治療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