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5·12”臨近,心理援助應提早介入

震區的每個家庭、每個人, 都或多或少背負著某種心理壓力, 除了“周年祭”, 今後還會有許多對某個家庭或個人有特殊意義的日子, 心理的波動和反復會持續, 疏導和干預也應該持續。
“5·12”周年將至, 官方或民間的多種紀念、祭奠活動已經進入倒計時。 這個特殊的日子, 對於那場災難的倖存者來說, 又是一次心理上的衝擊甚至折磨。 相關部門、機構和所有關注震區的人們, 應該儘早地、持續地為災難的倖存者提供心理援助, 幫助他們邁過這道坎。
災難雖然已經成為過去, 但失去親人之痛卻很難在短時間內消弭。
中科院心理所危機干預中心副主任史占彪說, 在北川, 20%到30%的人需要接受心理援助。 幹部和教師承受的壓力更大, 比例更高。 北川如此, 整個災區的情況可以推論。 而重建家園的忙碌與繁重, 又使倖存者忽略或無暇顧及自己的心理撫慰或調整。 因此, 在某些特殊的日子, 這種刻骨銘心之痛就可能爆發。 有專家提示, 對此, 相關地方政府或機構不能掉以輕心。
倖存者中幹部的心理壓力往往大於普通群眾, 是因為他們作為受害者同時又負有某種責任, 還難免承受群眾這樣或那樣的責難。 因為責任, 他們不能放任自己的情緒, 又缺乏宣洩的途徑與機會, 所以很可能在特定的條件下發生“崩潰”。 對於他們的心理疏導和干預,
必須充分考慮到上述多種因素。
在恢復重建、周年活動中, 震區幹部們的工作繁重、忙碌, 無暇表現出個人內心的壓力和痛苦, 但這不等於他們不需要心理撫慰、援助, 反而需要特別的關注。 國家實行的“災後重建幹部主題培訓”, 包括了心理援助, 十分必要而且及時。 但正如有人指出的, 以休息或旅遊為主的方式往往難以從根本上解決心理問題, 培訓與疏導的內容、方法還需要進一步完善, 使之更有針對性, 也才能更有效。
在心理援助的需求上, 普通群眾與幹部、教師並沒有區別。 因為普通, 他們的壓力或痛苦甚至可能被忽視。 但他們的人數卻以百萬計。 他們心理上的創痛, 沒有經歷過家破人亡災難的人是很難設身處地理解的,
非專業、不負責的詢問或“心理治療”, 間隔的反復回憶, 非但無助於解脫, 反而可能加深了傷害。 因此, 對於災區普通群眾的心理疏導、干預, 不僅需要專業人士的提早介入, 而且需要持續相當時日。
近日發佈的《國家人權行動計畫》, 專門提及地震災區工作。 震區的諸多家庭及個人都或多或少背負著某種心理壓力, 對於他們的心理援助應該包括在行動計畫之中。 除了“周年祭”, 今後還會有許多對某個家庭或個人有特殊意義的日子, 心理的波動和反復會持續, 疏導和干預也應該持續。
需要指出的是, “5·12”周年紀念或祭奠活動, 使許多非災區的人們湧入震區, 他們會或多或少、有意無意地再次觸及倖存者的心頭之痛。
因此, 在“5·12”周年活動中, 怎樣盡可能避免類似的傷害, 應該成為進入災區的非災區人的自覺, 並且有相關的約束。 對於某些懷有獵奇之心者, 更必須予以譴責和阻止。 約束赴震區參加周年活動者的工作也應該做在前面。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