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許多人認為老年人的牙齒鬆動、脫落只是衰老的一種標誌, 這是不對的。 只有在病理狀態下才可出現牙齒鬆動, 不單是老年人, 其他年齡的人也可能牙齒鬆動。
首先應當明白在正常的生理狀態下, 牙齒也有一定水準方向的動度, 不超過0.02mm, 軸向動度極其微小。 牙齒的生理動度一般不易被察覺。
只有在炎症、創傷、牙周支援組織結構破壞時, 牙齒動度超過生理範圍, 才出現臨床的牙齒鬆動。 牙槽脊的吸收使牙周支援組織減少, 這是牙齒鬆動的主要原因。
當牙槽骨被吸收達根長的1/2以上時, 冠根比例失調,
牙周翻瓣手術後, 牙齒有暫時的鬆動, 一般在術後數周即可恢復。 妊娠期、月經期及長期口服避孕藥的婦女, 由於雌激素水準變化, 可出現牙齒鬆動。 此外, 在生理性或病理性的牙根吸收時, 如乳牙替換、囊腫或 腫瘤 壓迫等, 也可能出現牙齒鬆動。
牙齒鬆動度的衡量, 是用牙科器械柄抵住或夾持牙齒,
1mm以內, 2級(II度)從正常位置向任何方向搖動, 動度相當於1~2mm;3級(III度)從正常位置向任何方向搖動, 動度大於2mm, 或出現垂直向鬆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