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糖尿病人要知道的14個用藥誤區

養生之道網導讀:

糖尿病用藥有哪些誤區。 這14個用藥誤區糖尿病人知道。 藥物治療是治療糖尿病的五駕馬車之一, 怎樣正確的使用降糖藥物對糖尿病人來說至關重要。 但實際上很多病人對糖尿病的認識不多, 早用藥方面存在不少的誤區。 那麼, 糖尿病用藥有哪些誤區呢?下面介紹糖尿病人要知道的14個用藥誤區。

1、輕信廣告

廣告聲稱, 有一種新研製的口服降糖藥沖劑, 不僅可降低血糖, 且有治本功效。 每日兩劑, 半個月為一療程, 連服十個療程, 就能根治糖尿病。 專家表示, 糖尿病目前是一種慢性終身性疾病,

目前尚無特效藥根治。

由於不少糖尿病人對糖尿病的治療缺乏認識, 加上治病心切, 往往容易輕信廣告宣傳, 受到廣告誤導。 而有的藥物廣告則片面強調控制併發症最重要, 把控制血糖放在後面, 這也是誤導。 事實上, 若血糖控制不好是很難控制併發症的, 並提醒病人不要盲目輕信。

2、新診斷的糖尿病患者無須用藥

以往對於新診斷的糖尿病人, 通常先進行2~3個月的生活方式干預(包括控制飲食、加強運動和減輕體重), 倘若血糖仍然控制不好, 才給予藥物治療。 通過長期研究發現, 僅靠生活方式干預, 絕大多數患者的血糖都不能控制達標, 而持續高血糖反過來會對血管和胰島細胞造成損害。

為了使血糖能夠儘早控制達標,

解除高血糖對胰島及各臟器血管的毒性作用, 保護和逆轉殘存胰島細胞的功能, 新版的2型糖尿病治療指南建議, 一旦確診為糖尿病, 就應同時啟動生活方式干預和降糖藥物治療, 並將二甲雙胍列為首選降糖藥物。

3、過分擔心藥物的副作用

有些病人認為, 是藥三分毒, 由於擔心長期用藥會損害肝、腎, 因此, 在藥物使用上常常是“見好就收”或乾脆拒絕用藥, 這種做法實屬不當。 對於肝腎功能正常的患者來說, 只要不是長期過量服用, 應該還是比較安全的, 不良反應僅見于個別患者, 往往在停藥後可消失, 不會給人體帶來嚴重的影響。

高血糖未得到控制與藥物所致的副作用相比, 前者的後果要嚴重得多。

需要指出的是, 藥物大都要經過肝臟代謝而失活, 並經過腎臟排泄, 肝腎功能不全的病人由於藥物排泄障礙, 藥物原形及代謝產物在體內緩慢積聚而加重肝腎負擔, 影響肝腎功能, 故肝腎功能不全者用藥須格外慎重, 儘量選擇對肝腎影響小的藥物(如糖適平、胰島素)。

4、忽視血糖監測

隨著病程的延長, 許多磺脲類降糖藥物(如消渴丸、優降糖、達美康等)的療效逐漸下降, 醫學上稱之為“降糖藥物繼發性失效”。 有些患者吃藥以後就不再複查血糖, 這是非常不可取的。 因為, 一旦發生藥物失效, 實際上形同未治。 臨床上有些病人雖然一直沒斷吃藥, 結果還是出現了併發症, 原因就在於此。 因此, 糖尿病人在服藥的同時, 還要定期監測血糖,

一旦出現了“藥物失效”問題, 要及時調整治療方案。

5、用藥方法不正確

療效的好壞取決於兩方面:一方面要選好藥;另一方面要用對藥。 不同的藥物有不同的服藥方法。 磺脲類藥物應在飯前半小時服;雙胍類藥物應在餐中或餐後服;糖苷酶抑制劑應在開始進餐時隨飯嚼碎同服。 不按規定正確服藥, 不僅會降低療效, 而且會增加副作用, 產生不良後果。

6、同一類藥物混合使用

同類藥物合用是用藥中一個非常大的誤區, 比如消渴丸搭配美吡達, 其實都是磺脲類。 口服降糖藥有很多類別, 每一類藥物的作用機制都是各不相同的, 雖然有相似但還是不能混合使用, 因為同類藥物的混合使用有時候會導致嚴重低血糖。

糖尿病病友在選藥的時候, 並不是越貴越好;不要根據說明書就自行加藥或換藥, 應該找專門的醫生做定期檢查和調整治療方案, 量體裁衣才是最好的。

7、胰島素當用卻不用

許多病人害怕用上胰島素會形成“依賴”。 事實上, 胰島素是我們自身胰腺分泌的、調節新陳代謝(尤其是糖代謝)所必須的一種生理激素, 任何人都離不開胰島素, 至於是否需要補充外源性胰島素, 完全取決於患者自身的胰島素分泌水準。 如果胰島β細胞功能完全衰竭, 必須終身使用胰島素, 此乃病情需要, 這與“依賴、成癮”完全是兩回事。

對於病程較長的重症2型糖尿病患者, 由於其胰島功能近乎衰竭, 口服降糖藥的療效往往欠佳甚至完全無效, 在這種情況下,必須及時啟動胰島素治療。近年來,糖尿病治療理念的更新,提倡2型糖尿病儘早使用胰島素,而不是等到病情嚴重、併發症都出現了再用。這樣作有兩大好處:可以保護胰島β細胞的功能;可以更快、更好地控制血糖,有效減少併發症。

8、中醫能根治糖尿病

到目前為止,原發性的糖尿病病因還沒有完全研究清楚,所以糖尿病還沒有根治的措施。雖然經過適當治療,可能會使患者感到臨床症狀減輕或消失,同時血糖、尿糖也恢復了正常,能夠像正常人一樣工作和生活了。但如果不堅持治療又會引起復發。

無論是中醫還是西醫,都不可能從根本上解決糖尿病。中醫在糖尿病慢性併發症的防治方面確實有一定效果,而西醫對平抑血糖方面效果顯著且平穩,通過中西醫結合來治療糖尿病不失為明智的選擇。

9、總是擔心自己用的藥不是最好的

有些老病友,每次見到有新藥都想去試,頻繁換藥。有的甚至看見別人用藥好,也跟著別人一起用同一種藥。要知道,藥效要發揮出來總是需要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你必須要對你所使用的藥有信心,同時給它足夠發揮作用的時間。很多時候用藥時間延長了,藥效才能夠逐漸的顯現出來。

所以,理想的辦法是根據血糖水準逐漸調整服藥的劑量,達到最大劑量時,假如血糖仍然控制不理想可考慮改用其他藥物。特別是在用藥上不要跟風,因為糖尿病用藥非常強調個體化。別人所謂的“好藥”只是適合他們自己的病情,最適合自己的藥才是最好的藥。

10、急於降糖而大量服藥

人體的內環境對血糖驟變很難一下子適應,所以,控制血糖不能急於求成,應當穩步下降。許多患者為了把血糖儘快降下來,往往採取多種藥物聯合、超劑量服用的辦法,這樣做的後果,往往使藥物副作用增加,而且容易矯枉過正,引發低血糖,甚至出現低血糖昏迷,非常危險。

11、急於求成,頻繁換藥

藥效的發揮都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有些降糖藥物(如胰島素增敏劑)往往需要服用一段時間之後,藥效才逐漸顯現出來。許多患者不瞭解這一點,剛用藥沒幾天,見血糖下降得不理想,便認為藥物沒效而急於換藥,這是很不明智的。正確的做法是:根據血糖水準逐漸調整用藥劑量,服至該藥的最大有效量時,血糖仍不下降或控制不理想,再改用其他藥或與其它藥物聯用。

12、憑感覺吃藥,或擅自停藥

有些患者覺得自己一直沒間斷治療,心理上有了安全感,就憑感覺吃藥。其實單憑症狀來估計病情並不準確。須知治療若不達標,實際上形同未治。這就是有的病友一直吃著藥,結果還是出現了併發症的原因。

尤其是在症狀較輕的時候,千萬不能擅自停藥,也不能放鬆飲食控制和體育鍛煉,否則會造成高血糖捲土重來,過早過快地出現併發症。對於那些急於把血糖降下來的患者,千萬不能超劑量服用。這樣不僅增加藥物的副作用,而且容易矯枉過正引發低血糖,甚至出現低血糖昏迷而危及生命。

13、單純依賴藥物,忽視非藥物治療

糖尿病的治療是一個綜合治療,飲食控制、運動鍛煉和藥物治療缺一不可。臨床實踐充分證實,藥物治療需要在飲食控制和運動鍛煉的配合下才能取得良好的降糖效果,不把好飲食這一關,降糖藥物再好,療效也會大打折扣。有些病人對此不瞭解,認為用上藥之後,多吃點也無妨,並試圖通過增加藥量來抵消多進食,這是很不明智的。這樣做的結果不利於血糖控制,容易使身體發胖,加重胰島素抵抗,而且,還會增加胰島負擔,加速胰島b細胞功能衰竭。

14、糖尿病人只要把血糖控制好就行了

糖尿病人除了高血糖外,往往還伴有肥胖、高血脂、高血壓、高尿酸血症等多種代謝紊亂,上述多重危險因素使2型糖尿病患者併發心血管疾病的風險顯著增加。因此,糖尿病人僅僅控制好血壓還遠遠不夠,還應一併將血壓、血脂等心血管危險因素控制在正常範圍,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減少糖尿病併發症的發生和發展。

以上介紹的14個用藥誤區,糖尿病人要知道。

養生之道網導讀:

糖尿病人牙痛吃什麼藥好得快?牙痛屬於糖尿病口腔病變,牙痛的原因有多種,不同的病因有不同的治療方法,吃的藥也是不同的。那麼,糖尿病人牙痛吃什麼藥好得快呢?下面一起來看看。

一、糖尿病人牙痛吃什麼藥?

糖尿病人治療牙痛要先明確牙痛的病因,再對症治療。臨床上最容易引起牙疼的疾病有牙髓炎、根尖周炎、冠周炎等。

1、牙髓炎

部分牙髓炎病人在用冷水刷牙時疼痛明顯,而改用溫水便覺得沒那麼痛;還有一些病人在吃飯喝熱湯時也覺得痛,要等湯放涼了才能喝;如果繼續發展,有的病人會無緣無故地痛起來,特別是到了晚上躺下睡覺後,會痛得更厲害,甚至影響睡眠。這就是醫生常說的“冷熱刺激痛、夜間自發痛”。

牙髓炎的炎症部位在牙齒中央的牙髓腔,藥物要通過細小的根尖孔才能到達,可以說任何藥物都不可能徹底治療牙髓炎,所以牙髓炎“無藥可治”的說法是有一定道理的。不少牙髓炎病人牙痛時病急亂投醫,那些不專業的醫生隨便開點抗生素給病人用,結果完全不起作用。對於牙髓炎造成的疼痛,止痛藥有一定的作用,而當疼痛劇烈時,止痛藥的作用就不明顯了。像“牙痛丸”一類的局部止痛藥在疼痛輕微時可能有效,但並非好辦法。

這種牙痛的應急處理,可用芬必得300mg口服,一日2次,止痛,或用民間驗方止痛。當發生牙髓炎時,最好是找牙科醫生,對病牙進行治療和處理,在看牙醫之前已經有疼痛的可以口服止痛藥,其他藥物建議都不用。

2、冠周炎

冠周炎多發生於下頜智齒萌出不全或阻生時,牙冠周圍軟組織發生炎症。炎症初期,病人覺得牙齦腫脹疼痛,咀嚼吞咽或開口活動時疼痛明顯,隨著病情發展疼痛加重;嚴重時還可出現不同程度的無法張口,甚至牙關緊閉。

治療以局部處理為主,常用生理鹽水和2%雙氧水沖洗局部,再放置碘甘油,最好每日1~3次,再用用口泰或口舒等含漱液漱口。如果有膿腫形成,應及時切開排膿。如果出現面頰部紅腫熱痛,甚至全身發熱、疼痛等,可以使用抗生素和消炎止痛藥,常用的藥物也是廣譜抗生素和滅滴靈(甲硝唑)等。 可用口泰或口舒等含漱液漱口,服消炎、止痛藥或用民間驗方止痛。

3、根尖周炎

一般情況下,牙髓炎進一步發展,細菌侵犯到牙根尖周圍的組織便造成了根尖周炎。炎症早期病人會覺得牙齒有浮起感,容易咬到病牙,牙齒咬合時感到疼痛。早期由於炎症的範圍比較小,使用抗生素和消炎止痛藥對控制炎症雖有一些幫助,但意義不大。

專業的牙科醫生仍然強調局部引流和局部用藥,醫生通常會從牙齒疏通到根尖周圍的組織,並在局部放置消炎止痛藥物,如樟腦酚、如先鋒黴素四號0.5克,一日3次;滅滴靈0.4克,一日3次,消炎痛25毫克,一日3次;並吃軟食。也可用民間驗方應急止痛。

根尖周炎病人如果沒有得到及時治療,炎症範圍擴大,可能出現面頰部紅腫熱痛、化膿,甚至出現發熱、全身疼痛等症狀。這時,就有必要對全身使用抗生素和消炎止痛藥(廣譜抗生素和滅滴靈即甲硝唑是常用的藥物);疼痛者可以加用去痛片等止痛藥,疼痛劇烈者還可以在病牙周圍注射局部麻醉劑,如普魯卡因等。

無論根尖周炎或冠周炎,如果病情得不到控制,容易形成口腔頜面部間隙感染,這時還可考慮靜脈注射抗生素,醫生應根據病人的情況選擇藥物,如青黴素等。

糖尿病人牙疼時首先應考慮請專科醫生診治,先進行局部處理,必要時才使用抗生素和止痛藥。

二、糖尿病人牙痛的一般治療方法:

1、松牙固定,經上述治療後,炎症雖已消除,但牙齒仍鬆動者,可作暫時性或永久性的牙周夾板以固定鬆動的牙齒。

2、牙周膿腫的處理:膿腫已局限時,可切開引流。牙周袋也應同時作沖洗、上藥膜或碘甘油等。

3、針對局部刺激因素,可作齦上潔治術或齦下刮治術,必要時調整咬合、消除食物嵌塞和糾正不良修復物等。

4、牙周袋的處理:牙周袋溢膿時,可用1~3%過氧他氫液沖洗,袋內置10%碘合劑或螺旋黴素、滅滴靈等藥膜。在去除局部因素後,淺袋可用碘酚液燒灼。較深的袋需作牙周手術,以消除牙周炎。牙周袋深達根尖、牙齒鬆動明顯時可考慮拔除。

由於糖尿病易併發牙周病、口腔黴菌感染等。因此,於糖尿病人要特別注意保持良好的口腔衛生習慣,減少牙痛的發生。

養生之道網導讀:

糖尿病人感冒吃什麼藥?糖尿病人普遍免疫力低,對病毒沒有那麼強的抵抗力,感冒咳嗽是常有的事。感冒會引起血糖波動,要儘快治好。那麼,糖尿病人感冒吃什麼藥好呢?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一、糖尿病人感冒吃什麼藥?

糖尿病患者感冒後,要及時治療。因為感冒後,糖尿病患者痰裡的糖分含量會增加,成為細菌培養基,導致肺部感染。同時,感染還會使血糖急劇升高,引起糖尿病酮症和酮症酸中毒等。

像白加黑、泰諾、日夜百服寧等感冒藥,都含有鹽酸偽麻黃堿成分,糖尿病人最好別吃。鹽酸偽麻黃堿具有解熱、鎮痛、止咳的作用。

其中解熱就是退燒,退燒時必然會大量出汗。糖尿病人如果大量出汗,體內水分就會迅速減少,從而使得血糖升高,這樣會有生命危險。若是糖尿病合併腎功能不全的“糖友”也要慎用,否則可能進一步加重腎功能不全的症狀。同時,老年人也要謹慎服用這類藥物。老年人如果大量流汗,會引起血壓下降,導致休克、甚至死亡。

如果家中只有白加黑等鹽酸偽麻黃堿類感冒藥,那糖尿病患者應該調整藥量,比如一次吃1/3片。在服藥時,還需要密切觀察,多喝水,防止水分大量流失。

此外,有一點應該特別提醒糖尿病病友們,感冒時應慎用抗生素,因感冒大多由病毒引起,濫用抗生素反而會破壞人體正常菌群,產生耐藥,對身體非常不利。但有明顯發熱,咳嗽,咯膿痰和血白細胞增高等細菌感染症狀體征出現時,可聯合使用一些抗生素。

除了鹽酸偽麻黃堿類感冒藥,目前廣泛使用的感冒藥與治療糖尿病的藥物,沒有特別的衝突和禁忌,可以放心服用。此外,有些糖漿類感冒藥加了甜味劑,血糖不太高的患者可以在醫生指導下服用。

二、糖尿病人感冒怎樣護理?

1、糖尿病人一旦感冒,要增加血糖監測次數,特別是打胰島素的患者。在空腹、飯前、飯後、餐前、夜間等時間點都應該檢測。

2、如果能進食,儘量不減少飯量,以免血糖波動。如果吃乾飯消化不好,可以改為粥、甜水等來代替。如果完全不能進食,要去醫院治療。

3、服用口服降糖藥的患者,如果有食欲下降、噁心、嘔吐等消化道症狀,先把二甲雙胍、阿卡波糖停掉,因為這兩種藥有消化道副作用。如果食量下降,血糖監測顯示血糖下降,藥物應減量;發燒後血糖會升高,降糖藥則應加量。如果出現高熱,或發熱3天以上,要去醫院治療,在醫生的指導下改為胰島素治療。

4、對於使用胰島素的患者,如果因為飯量下降,餐後血糖下降,應該減少餐前胰島素注射劑量,基礎胰島素劑量保持不變。如果因為發熱等應激狀況,導致空腹血糖升高,應該增加基礎胰島素的劑量。

養生之道網再次提醒糖尿病人,感冒需用的藥物一定要事先諮詢醫生,在醫生的指導下用藥。

在這種情況下,必須及時啟動胰島素治療。近年來,糖尿病治療理念的更新,提倡2型糖尿病儘早使用胰島素,而不是等到病情嚴重、併發症都出現了再用。這樣作有兩大好處:可以保護胰島β細胞的功能;可以更快、更好地控制血糖,有效減少併發症。

8、中醫能根治糖尿病

到目前為止,原發性的糖尿病病因還沒有完全研究清楚,所以糖尿病還沒有根治的措施。雖然經過適當治療,可能會使患者感到臨床症狀減輕或消失,同時血糖、尿糖也恢復了正常,能夠像正常人一樣工作和生活了。但如果不堅持治療又會引起復發。

無論是中醫還是西醫,都不可能從根本上解決糖尿病。中醫在糖尿病慢性併發症的防治方面確實有一定效果,而西醫對平抑血糖方面效果顯著且平穩,通過中西醫結合來治療糖尿病不失為明智的選擇。

9、總是擔心自己用的藥不是最好的

有些老病友,每次見到有新藥都想去試,頻繁換藥。有的甚至看見別人用藥好,也跟著別人一起用同一種藥。要知道,藥效要發揮出來總是需要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你必須要對你所使用的藥有信心,同時給它足夠發揮作用的時間。很多時候用藥時間延長了,藥效才能夠逐漸的顯現出來。

所以,理想的辦法是根據血糖水準逐漸調整服藥的劑量,達到最大劑量時,假如血糖仍然控制不理想可考慮改用其他藥物。特別是在用藥上不要跟風,因為糖尿病用藥非常強調個體化。別人所謂的“好藥”只是適合他們自己的病情,最適合自己的藥才是最好的藥。

10、急於降糖而大量服藥

人體的內環境對血糖驟變很難一下子適應,所以,控制血糖不能急於求成,應當穩步下降。許多患者為了把血糖儘快降下來,往往採取多種藥物聯合、超劑量服用的辦法,這樣做的後果,往往使藥物副作用增加,而且容易矯枉過正,引發低血糖,甚至出現低血糖昏迷,非常危險。

11、急於求成,頻繁換藥

藥效的發揮都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有些降糖藥物(如胰島素增敏劑)往往需要服用一段時間之後,藥效才逐漸顯現出來。許多患者不瞭解這一點,剛用藥沒幾天,見血糖下降得不理想,便認為藥物沒效而急於換藥,這是很不明智的。正確的做法是:根據血糖水準逐漸調整用藥劑量,服至該藥的最大有效量時,血糖仍不下降或控制不理想,再改用其他藥或與其它藥物聯用。

12、憑感覺吃藥,或擅自停藥

有些患者覺得自己一直沒間斷治療,心理上有了安全感,就憑感覺吃藥。其實單憑症狀來估計病情並不準確。須知治療若不達標,實際上形同未治。這就是有的病友一直吃著藥,結果還是出現了併發症的原因。

尤其是在症狀較輕的時候,千萬不能擅自停藥,也不能放鬆飲食控制和體育鍛煉,否則會造成高血糖捲土重來,過早過快地出現併發症。對於那些急於把血糖降下來的患者,千萬不能超劑量服用。這樣不僅增加藥物的副作用,而且容易矯枉過正引發低血糖,甚至出現低血糖昏迷而危及生命。

13、單純依賴藥物,忽視非藥物治療

糖尿病的治療是一個綜合治療,飲食控制、運動鍛煉和藥物治療缺一不可。臨床實踐充分證實,藥物治療需要在飲食控制和運動鍛煉的配合下才能取得良好的降糖效果,不把好飲食這一關,降糖藥物再好,療效也會大打折扣。有些病人對此不瞭解,認為用上藥之後,多吃點也無妨,並試圖通過增加藥量來抵消多進食,這是很不明智的。這樣做的結果不利於血糖控制,容易使身體發胖,加重胰島素抵抗,而且,還會增加胰島負擔,加速胰島b細胞功能衰竭。

14、糖尿病人只要把血糖控制好就行了

糖尿病人除了高血糖外,往往還伴有肥胖、高血脂、高血壓、高尿酸血症等多種代謝紊亂,上述多重危險因素使2型糖尿病患者併發心血管疾病的風險顯著增加。因此,糖尿病人僅僅控制好血壓還遠遠不夠,還應一併將血壓、血脂等心血管危險因素控制在正常範圍,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減少糖尿病併發症的發生和發展。

以上介紹的14個用藥誤區,糖尿病人要知道。

養生之道網導讀:

糖尿病人牙痛吃什麼藥好得快?牙痛屬於糖尿病口腔病變,牙痛的原因有多種,不同的病因有不同的治療方法,吃的藥也是不同的。那麼,糖尿病人牙痛吃什麼藥好得快呢?下面一起來看看。

一、糖尿病人牙痛吃什麼藥?

糖尿病人治療牙痛要先明確牙痛的病因,再對症治療。臨床上最容易引起牙疼的疾病有牙髓炎、根尖周炎、冠周炎等。

1、牙髓炎

部分牙髓炎病人在用冷水刷牙時疼痛明顯,而改用溫水便覺得沒那麼痛;還有一些病人在吃飯喝熱湯時也覺得痛,要等湯放涼了才能喝;如果繼續發展,有的病人會無緣無故地痛起來,特別是到了晚上躺下睡覺後,會痛得更厲害,甚至影響睡眠。這就是醫生常說的“冷熱刺激痛、夜間自發痛”。

牙髓炎的炎症部位在牙齒中央的牙髓腔,藥物要通過細小的根尖孔才能到達,可以說任何藥物都不可能徹底治療牙髓炎,所以牙髓炎“無藥可治”的說法是有一定道理的。不少牙髓炎病人牙痛時病急亂投醫,那些不專業的醫生隨便開點抗生素給病人用,結果完全不起作用。對於牙髓炎造成的疼痛,止痛藥有一定的作用,而當疼痛劇烈時,止痛藥的作用就不明顯了。像“牙痛丸”一類的局部止痛藥在疼痛輕微時可能有效,但並非好辦法。

這種牙痛的應急處理,可用芬必得300mg口服,一日2次,止痛,或用民間驗方止痛。當發生牙髓炎時,最好是找牙科醫生,對病牙進行治療和處理,在看牙醫之前已經有疼痛的可以口服止痛藥,其他藥物建議都不用。

2、冠周炎

冠周炎多發生於下頜智齒萌出不全或阻生時,牙冠周圍軟組織發生炎症。炎症初期,病人覺得牙齦腫脹疼痛,咀嚼吞咽或開口活動時疼痛明顯,隨著病情發展疼痛加重;嚴重時還可出現不同程度的無法張口,甚至牙關緊閉。

治療以局部處理為主,常用生理鹽水和2%雙氧水沖洗局部,再放置碘甘油,最好每日1~3次,再用用口泰或口舒等含漱液漱口。如果有膿腫形成,應及時切開排膿。如果出現面頰部紅腫熱痛,甚至全身發熱、疼痛等,可以使用抗生素和消炎止痛藥,常用的藥物也是廣譜抗生素和滅滴靈(甲硝唑)等。 可用口泰或口舒等含漱液漱口,服消炎、止痛藥或用民間驗方止痛。

3、根尖周炎

一般情況下,牙髓炎進一步發展,細菌侵犯到牙根尖周圍的組織便造成了根尖周炎。炎症早期病人會覺得牙齒有浮起感,容易咬到病牙,牙齒咬合時感到疼痛。早期由於炎症的範圍比較小,使用抗生素和消炎止痛藥對控制炎症雖有一些幫助,但意義不大。

專業的牙科醫生仍然強調局部引流和局部用藥,醫生通常會從牙齒疏通到根尖周圍的組織,並在局部放置消炎止痛藥物,如樟腦酚、如先鋒黴素四號0.5克,一日3次;滅滴靈0.4克,一日3次,消炎痛25毫克,一日3次;並吃軟食。也可用民間驗方應急止痛。

根尖周炎病人如果沒有得到及時治療,炎症範圍擴大,可能出現面頰部紅腫熱痛、化膿,甚至出現發熱、全身疼痛等症狀。這時,就有必要對全身使用抗生素和消炎止痛藥(廣譜抗生素和滅滴靈即甲硝唑是常用的藥物);疼痛者可以加用去痛片等止痛藥,疼痛劇烈者還可以在病牙周圍注射局部麻醉劑,如普魯卡因等。

無論根尖周炎或冠周炎,如果病情得不到控制,容易形成口腔頜面部間隙感染,這時還可考慮靜脈注射抗生素,醫生應根據病人的情況選擇藥物,如青黴素等。

糖尿病人牙疼時首先應考慮請專科醫生診治,先進行局部處理,必要時才使用抗生素和止痛藥。

二、糖尿病人牙痛的一般治療方法:

1、松牙固定,經上述治療後,炎症雖已消除,但牙齒仍鬆動者,可作暫時性或永久性的牙周夾板以固定鬆動的牙齒。

2、牙周膿腫的處理:膿腫已局限時,可切開引流。牙周袋也應同時作沖洗、上藥膜或碘甘油等。

3、針對局部刺激因素,可作齦上潔治術或齦下刮治術,必要時調整咬合、消除食物嵌塞和糾正不良修復物等。

4、牙周袋的處理:牙周袋溢膿時,可用1~3%過氧他氫液沖洗,袋內置10%碘合劑或螺旋黴素、滅滴靈等藥膜。在去除局部因素後,淺袋可用碘酚液燒灼。較深的袋需作牙周手術,以消除牙周炎。牙周袋深達根尖、牙齒鬆動明顯時可考慮拔除。

由於糖尿病易併發牙周病、口腔黴菌感染等。因此,於糖尿病人要特別注意保持良好的口腔衛生習慣,減少牙痛的發生。

養生之道網導讀:

糖尿病人感冒吃什麼藥?糖尿病人普遍免疫力低,對病毒沒有那麼強的抵抗力,感冒咳嗽是常有的事。感冒會引起血糖波動,要儘快治好。那麼,糖尿病人感冒吃什麼藥好呢?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一、糖尿病人感冒吃什麼藥?

糖尿病患者感冒後,要及時治療。因為感冒後,糖尿病患者痰裡的糖分含量會增加,成為細菌培養基,導致肺部感染。同時,感染還會使血糖急劇升高,引起糖尿病酮症和酮症酸中毒等。

像白加黑、泰諾、日夜百服寧等感冒藥,都含有鹽酸偽麻黃堿成分,糖尿病人最好別吃。鹽酸偽麻黃堿具有解熱、鎮痛、止咳的作用。

其中解熱就是退燒,退燒時必然會大量出汗。糖尿病人如果大量出汗,體內水分就會迅速減少,從而使得血糖升高,這樣會有生命危險。若是糖尿病合併腎功能不全的“糖友”也要慎用,否則可能進一步加重腎功能不全的症狀。同時,老年人也要謹慎服用這類藥物。老年人如果大量流汗,會引起血壓下降,導致休克、甚至死亡。

如果家中只有白加黑等鹽酸偽麻黃堿類感冒藥,那糖尿病患者應該調整藥量,比如一次吃1/3片。在服藥時,還需要密切觀察,多喝水,防止水分大量流失。

此外,有一點應該特別提醒糖尿病病友們,感冒時應慎用抗生素,因感冒大多由病毒引起,濫用抗生素反而會破壞人體正常菌群,產生耐藥,對身體非常不利。但有明顯發熱,咳嗽,咯膿痰和血白細胞增高等細菌感染症狀體征出現時,可聯合使用一些抗生素。

除了鹽酸偽麻黃堿類感冒藥,目前廣泛使用的感冒藥與治療糖尿病的藥物,沒有特別的衝突和禁忌,可以放心服用。此外,有些糖漿類感冒藥加了甜味劑,血糖不太高的患者可以在醫生指導下服用。

二、糖尿病人感冒怎樣護理?

1、糖尿病人一旦感冒,要增加血糖監測次數,特別是打胰島素的患者。在空腹、飯前、飯後、餐前、夜間等時間點都應該檢測。

2、如果能進食,儘量不減少飯量,以免血糖波動。如果吃乾飯消化不好,可以改為粥、甜水等來代替。如果完全不能進食,要去醫院治療。

3、服用口服降糖藥的患者,如果有食欲下降、噁心、嘔吐等消化道症狀,先把二甲雙胍、阿卡波糖停掉,因為這兩種藥有消化道副作用。如果食量下降,血糖監測顯示血糖下降,藥物應減量;發燒後血糖會升高,降糖藥則應加量。如果出現高熱,或發熱3天以上,要去醫院治療,在醫生的指導下改為胰島素治療。

4、對於使用胰島素的患者,如果因為飯量下降,餐後血糖下降,應該減少餐前胰島素注射劑量,基礎胰島素劑量保持不變。如果因為發熱等應激狀況,導致空腹血糖升高,應該增加基礎胰島素的劑量。

養生之道網再次提醒糖尿病人,感冒需用的藥物一定要事先諮詢醫生,在醫生的指導下用藥。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