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骨折相信我們大家並不陌生, 現在生活中的車輛越來越多, 車禍發生的也越來越頻繁, 發生車禍後最容易出現的就是骨折問題, 骨折產生之後我們不要怨天尤人唉聲歎氣, 要積極的進行治療和鍛煉, 拖延也要保持一個良好的心態來對抗疾病, 那麼骨折的鍛煉方法有哪些呢?
主動運動是功能鍛煉的主要形式, 根據病人的活動能力, 在不影響骨折斷端移位的前提下, 儘早進行肌肉收縮放鬆運動及未固定關節的各向運動, 來促進血液迴圈, 增強體質, 減輕創傷對全身反應, 防止關節僵硬,
第一階段:骨折1一2周內斷端雖經整複, 但不穩定, 偶而伴有輕度側方移位或成角畸形的殘餘, 此時骨折併發的軟組織損傷尚需修復, 局部疼痛, 肢端腫脹仍存在, 因此鍛煉主要形式是通過肌肉收縮放鬆運動及在不影響斷端再移位元的情況下, 進行上下關節屈伸活動, 以幫助血液回流, 促進腫脹消退, 防止肌肉萎縮, 同時也通過肌肉收縮和舒張使壓力墊效應力增強, 對穩固斷端和逐漸整複殘餘畸形有一定作用。 例如尺、撓骨雙骨折, 經復位固定後, 即可進行指間關節、指掌關節的屈伸鍛煉, 手指內收外展, 肘關節屈伸和肩關節屈伸、內收外展、旋轉等鍛煉。
第二階段:此時骨折已達到臨床癒合標準, 外固定和牽引拆除後, 除了固定期間所控制的關節活動需繼續鍛煉修復外, 某些病人由於初期鍛煉比較差, 固定拆除後, 還可能存在關節粘連、關節囊攣縮、肢體水腫等症狀, 那麼必須繼續鼓勵病人加強功能鍛煉, 配合中藥外洗和推拿來促進關節活動和肌肉力量的迅速恢復。
骨折固定初期, 少數病人因懼怕疼痛不敢作主動鍛煉, 宜在醫務人員幫助下進行輔助性活動, 促使病人更好地作主動鍛煉。 對早日消除腫脹, 防止肌肉萎縮粘連, 關節囊攣縮有一定作用, 但操作時要輕柔, 不使骨折再度移位元和加重局部創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