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疾病養生>兒科>正文

生長環境影響寶寶的人格形成

很多大人都習慣對孩子發號施令, 把自己的思維和主觀願望強加到孩子身上, 而很少考慮他們內心的想法。 這是一種錯誤的方法, 親子教育中, 家長需要學習的東西很多, 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尊重孩子成長的軌跡, 從人性需求的角度出發, 給他一個很好的發展環境。

日前, 來自臺灣的著名心理學家古國治老師從人性需求的角度為眾多家長講述了一堂親子教育課, 其中一些現場體驗更是讓家長從內心認識到自己教育的誤區。

現場活動 家長體驗“孩子”角色

“我們現在做個活動, 請家長們兩人成立一個小組,

一個扮演家長, 一個扮演小孩, 扮演小孩的請蹲下去望著‘家長’, 扮演家長的開始指責教育你的孩子。 ”古老師發出了指令要求, 幾十秒醞釀後, 這些家長都投入到自己的角色當中, 做家長的高高在上厲聲訓斥著“小孩”, 做孩子的忐忑不安地四處張望, 隨後, 家長交換場地, 又各自體驗不同的角色。 “請各位談談, 如果你是孩子, 在這種場合下有什麼感受?”古國治老師拋出了問題, 家長沉思片刻後紛紛發表自己的意見:“害怕”、“恐懼”、“反抗”、“氣憤”, 各種負面的詞語接踵而來。 “平時真沒注意到這些細節, 只有自己變成‘小矮人’了才會感覺到很無助。 ”一位家長感慨道:“以後跟孩子談話時一定會蹲下來, 與孩子處於平等的位置,
這樣才會瞭解他的真實想法, 才能有的放矢地教育他。 ”

親子答疑

問:一年級的孩子幫別人抄作業, 得到報酬, 理所當然地說是勞動所得, 該怎樣教育他?

答:相信很多家長在孩子無理取鬧, 要零花錢時都會教育他, 要靠自己的勞動獲得報酬, 從小培養他的自立意識, 可總有些家長忽視了告訴他該通過怎樣的管道獲得報酬。 小孩幫別人抄作業, 在他的意識裡, 這是幫助別人, 應該獲得報酬。 作為家長, 在碰到這種情況時千萬不要發火, 而應該先肯定付出與取得報酬的正確性, 與以前的教育要一致, 以防孩子心理上產生矛盾, 然後在觀念統一的基礎上告訴他, 哪些事應該做, 哪些事不應該做。

問:孩子玩具被搶後, 很難過,

怎麼辦?

答:如果對方是很粗魯地搶走孩子的玩具, 孩子內心肯定會受到傷害, 家長首先要安慰孩子, 然後帶他一起找到搶玩具的孩子, 告訴他, 把玩具還給小孩, 要積極維護孩子的物權, 不要害怕面子, 但注意說話語氣要溫柔, 當問題解決後, 也要教育自己的孩子多和同伴分享玩具, 在共同玩耍的過程中得到快樂。

問:孩子打架受傷回家怎麼辦?

答:首先, 家長要做的是幫孩子處理一下傷口, 然後問問原因, 如果不願說就不要勉強, 隔天去學校瞭解情況, 做到心中有數。 其次, 不要把事情想像得很嚴重, 有家長總怕孩子吃虧, 受欺負, 總要把誰是誰非搞得很清楚, 其實, 孩子之間打打鬧鬧很正常, 過兩天, 兩個人有可能成為好朋友。

小連結:環境對人格的影響

●孩子在吹毛求疵的環境中長大, 就會學到責難別人。

●孩子在謾駡斥責的環境中長大, 就會學到退縮自卑。

●孩子在價值混亂的環境中長大, 就會學到是非不清。

●孩子在支持鼓勵的環境中長大, 就會學到自尊自愛。

●孩子在公平正義的環境中長大, 就會學到平等待人。

●孩子在溫情友愛的環境中長大, 就會覺得生活充滿希望。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