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疾病養生>兒科>正文

嬰兒夜啼是指什麼

剛出生不久的新生兒可以說晝夜不分, 醒了就吃, 吃飽了就睡, 一直到4~5個月才逐漸形成規律。 到7~8個月時, 80%的嬰兒白天醒(偶睡一下)晚上睡, 到1歲時接近成人的生活規律。

所謂“夜啼郎”是指白天睡、晚上醒而啼哭的孩子。 對嬰兒本身來說, 生長激素在晚上熟睡時分泌, 促使孩子身高的增長, 夜啼時間一久, 身長增加的速度就會顯得緩慢。

嬰兒夜啼除了生物時鐘尚未轉向成人化之外, 還有其他一些因素, 例如環境的溫度與濕度, 太冷、太熱、太悶均使小兒不適而哭鬧。 還有一些嬰兒半夜一定要喂一次奶, 如果不喂就哭鬧不止。

有的嬰兒尿布濕了, 如果不及時更換也要哭鬧。 其他如某些疾病(佝僂病、尿布疹等)也可引起夜間啼哭。

糾正嬰兒夜啼要消除誘因。 對小兒生物時鐘日夜顛倒的現象要逐步糾正, 白天不要讓孩子的睡眠次數過多、時間過長, 孩子醒時要充分利用聲、光、語言等逗引他, 延長清醒時間。 晚上則要避免其過度興奮而不入睡或產生夜驚。 臥室內外要安靜, 溫度適宜。 如有疾病應及時治療。

孩子睡眠時間的掌握如下:新生兒每天20小時;2~5個月的嬰兒每天17~18小時;6~12個月的嬰兒每天14~15小時;1~3歲的孩子每天12~13小時;3~7歲的孩子每天10~12小時;7歲以上的孩子每天9~10小時。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