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腿與小腿之間的活動樞紐——膝關節, 是人體最大的關節, 由股骨下端、脛骨上端以及前方的髕骨包以關節囊而形成。 股骨下端的內外股骨髁為半球形。 當膝關節活動時, 便在脛骨上端光滑的“平臺”上作滾動及滑動的複合動作。 為了減少摩擦和震動, 使壓力均勻分佈, 兩骨關節面之間有軟骨“墊片”。 “墊片”呈月牙形, 一邊一個, 如同小括弧, “墊”在脛骨平臺上, 並與關節囊及周圍肌腱、韌帶相固定, 隨膝關節運動可向前後或內外方向微微移動。
“墊片”的正名叫半月板。 內側半月板外緣較厚, 內緣很薄;外側半月板比內側略小,
半月板的作用重要, 也容易受到損傷。 當下肢負重, 處於足部固定, 膝部略屈的位置, 關節突然內旋、伸膝或外旋、伸膝, 即可能引起半月板撕裂損傷。 日常勞作、生活中, 挑、抬重物, 或騎自行車匆忙下車站立不穩之際;或在激烈的足球、籃球等運動中, 運動員拼搶時, 都可能發生半月板損傷。 長期從事蹲位或半蹲位工作, 如汽車修理工, 反復蹲下起立, 半月板磨損嚴重, 也會損傷。 此類病人以青壯年居多。
急性受傷時, 有人自己能聽到關節內響聲。 往往同時伴有關節囊內壁滑膜損傷, 引起關節內出血、滲液。 傷後關節逐漸腫脹, 持續疼痛。 經過休息及一般消腫止痛治療, 症狀減輕,
少數特殊類型的半月板損傷可選擇修補手術, 絕大部分則行半月板切除。 切除損傷了的半月板, 膝關節症狀可以消除或明顯減輕。 隨著時間推移, 原位會長出類似半月板的結構來, 雖然比原先正常的差些, 但也具有其絕大部分功能。
為了促進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