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梗阻可出現體液和電解質的丟失以及感染和毒血症等併發。
腸梗阻的治療方法取決於梗阻的原因性質、部位、病情和患者的全身情況但不論採取何種治療方法, 糾正腸梗阻所引起的水、電解質和酸堿平衡的失調作胃腸減壓以改善梗阻部位以上腸段的血液迴圈以及控制感染等皆屬必要。
(一)糾正脫水電解質丟失和酸堿平衡失調 脫水與電解質的丟失與病情與病類有關。 應根據臨床經驗與血化驗結果予以估計。 一般成人症狀較輕的約需補液1500ml有明顯嘔吐的則需補3000ml,
在制定或修改此項計畫時必須根據患者的嘔吐情況, 脫水體征, 每小時尿量和尿比重血鈉、鉀、氯離子二氧化碳結合力、血肌酐以及血細胞壓積、中心靜脈壓的測定結果加以調整。
(二)胃所減壓 通過胃腸插管減壓可引出吞入的氣體和滯留的液體解除腸膨脹, 避免吸入性肺炎, 減輕嘔吐改善由於腹脹引起的迴圈和呼吸窘迫症狀, 在一定程度上能改善梗阻以上腸管的瘀血、水腫和血液迴圈少數輕型單純性腸梗阻經有效的減壓後腸腔可恢復通暢。 胃腸減壓可減少手術操作困難,
減壓管一般有兩種:較短的一種(Levin管)可放置在胃或十二指腸內操作方便, 對高位小腸梗阻減壓有效;另一種減壓管長數來(Miller-Abbott管), 適用於較低位小腸梗阻和麻痹性腸梗阻的減壓但操作費時, 放置時需要X線透視以確定管端的位置。 結腸梗阻發生腸膨脹時插管減壓無效, 常需手術減壓。
(三)控制感染和毒血症 腸梗阻時間過長或發生絞窄時腸壁和腹膜常有多種細菌感染(如大腸桿菌、梭形芽胞桿菌、鏈球菌等)積極地採用以抗革蘭氏陰性桿菌為重點的廣譜抗生素靜脈滴注治療十分重要, 動物實驗和臨床實踐都證實應用抗生素可以顯著降低腸梗阻的死亡率。
(四)解除梗阻恢復腸道功能 對一般單純性機械性腸梗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