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疾病養生>骨科>正文

中藥治療滑膜炎的藥方

中醫辨證, 內外並治, 是中醫治療膝關節滑膜炎的常用療法, 具有痛苦小、見效快及併發症少等優點。 筆者採用《傷寒論》經方五苓散加味, 結合敷藥, 內外並治, 取得較好療效, 中藥治療滑膜炎的藥方以下幾個效果就不錯, 患者可以作為參考。

方 名:豬苓湯

總 結:利濕瀉熱

組 成:豬苓、茯苓、澤瀉、滑石、阿膠

〖方源〗 《內經·靈蘭秘典論》:“膀胱者, 州都之官, 津液藏焉, 氣化則能出矣”。

《內經·至真要大論》:“諸濕腫滿, 皆屬於脾”。

〖組成〗 豬苓 十八銖[12g]去皮 澤瀉 一兩六株[20g] 白術 十八銖[12g] 茯苓 十八銖[12g] 桂枝 半兩[8g]去皮

〖用法〗 搗為散, 以白飲和服方寸匕,

日三服, 多飲暖水, 汗出愈, 如法將息。

〖方歌〗 五苓散治太陽府, 澤瀉白術與二苓,

溫陽化氣添桂枝, 利便解表治水停。

〖主治〗

1.蓄水證。 小便不利, 頭痛微熱, 煩渴欲飲, 甚則水入即吐, 舌苔白, 脈浮。

2.水濕內停。 水腫, 泄瀉, 小便不利, 以及霍亂等。

3.痰飲。 臍下動悸, 吐涎沫而頭眩, 或短氣而咳者。

〖功用〗 利水滲濕, 溫陽化氣。

〖病機〗 太陽表邪未解, 內傳太陽膀胱腑, 致膀胱氣化不利, 水蓄下焦, 而成太陽經腑同病。 外有太陽表邪, 故頭痛發熱脈浮;內傳太陽腑以致膀胱氣化不利, 則小便不利, 水液蓄而不行以致津液不得輸布, 則煩渴引飲, 飲入之水不得輸布則水入即吐, 而成水逆。

〖運用〗

1.本方為利水之劑, 所治諸證以小便不利, 舌苔白, 脈浮或緩為證治要點。

2.若水腫兼有表證者, 可與越婢湯合用;水濕壅盛者, 可與五皮散合用;泄瀉偏於熱者, 須去桂枝, 加車前子、木通以利水清熱。

3.常用於腎炎、肝硬化所引起的水腫, 以及急性腸炎、尿瀦留、腦積水等, 屬水濕內盛者。

〖注意事項〗

1.入湯劑不宜久煎。

2.濕熱者忌用, 且本方不宜常服。

〖附方一〗 茵陳五苓散

組成:茵陳蒿末[4g]、五苓散[2g]

用法:上二味和, 先食飲方寸匕, 日三服。

功用:利濕退黃。

主治:濕熱黃疸, 濕多熱少, 小便不利等證。

〖附方二〗 四苓散

組成:白術 茯苓 豬苓 澤瀉[各9g]

用法:水煎服

功用:滲濕利水。

主治:內傷飲食有濕, 小便赤少, 大便溏泄。

〖附方三〗 胃苓湯

組成:五苓散 平胃散[各3g]

用法:上合和, 姜棗湯, 空心服。

功用:祛濕和胃, 行氣利水。

主治:夏秋之間, 脾胃傷冷, 水穀不分,

泄瀉不止。

[以上三方鑒別]

以上三方均為五苓散加減而成。 四苓散即五苓散去桂枝, 功專淡滲利水, 主治水濕內停, 小便不利諸證。 胃苓湯系平胃散與五苓散合用, 具有行氣利水, 祛濕和胃之功, 主要用於水濕內盛的泄瀉、水腫, 小便不利等。 茵陳五苓散即五苓散加入倍量之茵陳, 具有利濕清熱退黃作用, 適用於黃疸病, 屬於濕多熱少, 小便不利者。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