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亢合併糖尿病多屬於中醫學“消渴”、“癭病”等範疇, 多為陰虛燥熱或氣陰兩虛之證, 大致可分為以下2型治療。
(1)陰虛燥熱證 多食, 消穀善饑, 口渴多飲, 咽幹舌燥, 形體消瘦, 大便秘結或乾燥。 舌苔黃燥, 舌質紅, 脈滑數或弦滑。 治法:清熱瀉火, 生津止渴。 藥用:生石膏、知母、黨參、黃芩、地骨皮、天冬、麥冬、天花粉、玄參等。
(2)氣陰兩虛證 倦怠乏力, 心慌氣短, 自汗盜汗, 五心煩熱, 或骨蒸潮熱, 形體消瘦, 唇紅咽幹, 大便幹。 舌苔薄白或少苔, 舌質紅少律, 脈沉細或細數。 治法:益氣養陰, 佐以清熱。 藥用:生黃芪、黃精、太子參、生地、天花粉、淮山藥、白術、玄參、天冬、麥冬、枸杞子、女貞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