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肌瘤是女性最常見的良性腫瘤, 可歸屬于中醫“石瘕”、“崩漏”、“症瘕”的範疇
中醫認為其發病多因臟腑失和、氣血失調, 痰、鬱、瘀等聚結胞宮, 日久成癥, 將其分為多種證型如氣滯血瘀證、寒濕凝滯證、痰濕瘀阻證、腎虛血瘀證、氣虛血瘀證、濕熱瘀阻證等等, 其中濕熱瘀阻證的治療包括如下: 患者表現為小腹包塊, 疼痛拒按, 經行量多, 經期延長, 色紅, 有血塊, 經質黏稠, 白帶量多, 色黃穢臭, 腰骶酸痛, 溲黃便結;舌黯紅, 舌邊有瘀斑或瘀點, 苔黃膩, 脈滑數。 治療宜清熱利濕, 活血消癥。
方劑可選用大黃牡丹湯(《金匱要略》)加紅藤、敗醬草、石見穿、赤芍。
大黃牡丹湯方劑組成包括:大黃、牡丹、桃仁、瓜子、芒硝。 如患者小腹疼痛較重, 可加入乳香、沒藥以活血止痛;如帶下量多, 可加貫眾、土茯苓以清熱利濕止帶;如患者發熱, 且發熱不退時可加入蒲公英、馬齒筧、紫地丁以清熱解毒;如患者經量過多可在方劑的基礎上去桃仁, 加貫眾炭、地榆、槐花、側柏葉、馬齒筧等清熱涼血止血。
需要注意的是:中醫講究辨證論治, 因此患者應在專業醫生的指導下用藥治療, 以免方不對症, 延誤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