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聽話 父母應該怎麼做?
八招應對孩子不聽話
孩子不聽話要怎麼教育
專家解密寶寶19不聽話行為
孩子不聽話, 四大原則來應對
家長的問題:我們孩子的耳朵越來越“不靈”了, 叫他做事情總要叫上好幾遍才有反應, 吃飯、睡覺總是拖拖拉拉的, 搞得我很惱火。 該怎樣治治這個“不聽話”的毛病?
孩子“不聽話”, 原因有三:
1.沒聽到;
2.專注於自己的事, “聽而不聞”;
3.不願意執行“命令”, 故意裝作沒聽到。
可以試試以下招數:
1.改變說話時的姿勢和距離。 盡可能地靠近孩子, 叫他的名字並保持目光接觸。
2.調整說話的語氣。
3.給予一定的緩衝時間, 比如“你再玩5分鐘就要收起來了”, 讓孩子心裡有準備。
4.必要時用某種方法來支持您的命令。 比如孩子拖延執行命令時給予一定的“懲罰”, 或取消某種權利等。 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 部分家長反映孩子在家很不聽話,而且逆反.針對這一問題,我們的看法是:應該把尊重和信任放在教育首位。
有的家長認為, 小孩子只能約束, 無所謂信任與尊重, 不然他們會不服管教。 因此, 家長平時不注意傾聽孩子的訴說與要求, 甚至不擇場地申斥孩子, 挫傷孩子的自信心與自尊心, 使孩子對家長望而生畏。 還有的家長則受孩子的左右, 孩子說什麼是什麼, 孩子要求什麼做什麼,
那麼, 家長如何做才算對孩子尊重與信任呢?
首先, 要尊重孩子的人格。 孩子做對了或做好了, 要使他知道應該這樣做, 並且鼓勵他做下去。 表揚不要言過其實, 尤其避免在眾人面前做不適當的誇獎。 孩子做錯了或做壞了一件事, 要提出意見和批評, 甚至嚴厲的批評, 採取懲戒措施, 使他吸取教訓, 但批評也要實事求是。
其次, 當孩子遇到困難,
再次, 要讓孩子當父母的助手和參謀, 家長可以有意識地與孩子商量家裡的事情。 做好了一定要謝謝他, 即使做壞了也不要嫌他幫了倒忙, 而要告訴他怎樣才能做好。
再稍大些, 可以請他來出主意, 如到哪兒參觀, 爺爺奶奶過生日買什麼禮品;甚至家裡什麼東西擺在哪兒, 等等。 這樣做會 使孩子感到自己是個大人, 和父母一樣擁有參預“家政”的資格, 從而更加尊敬父母, 並主動用“大人”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
對孩子的事情, 只要他們應該做而且能做的事, 要放手讓他自己去練, 不要橫加干涉或包辦代替, 這樣才能使孩子從父母的信任中, 提高責任感和自信心, 增長才幹。
只要家長不實行“專制”, 讓孩子覺得父母像自己的朋友一樣可以信任,
家長在教育孩子時, 切忌要求過高.望子成“龍”, 望女成“鳳”, 天下父母人同此心, 無可非議。 但有的父母不考慮自己孩子的實際情況, 對孩子提出一些過高、過嚴的要求, 這些要求超出了孩子承受能力, 就會使孩子喪失信心, 甚至出現厭煩情緒, 產生逆反心理。 所以, 家長對子女的期望不能太高, 更不應急於求成, 而應該從子女的實際情況出發, 要求孩子認真學習, 逐漸提高, 並要不斷予以鼓勵和支持。 這樣, 孩子的逆反心理就會逐漸消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