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兒童心理 7成孩子希望父母陪自己

很多人反映現在社會消費高, 確實, 為了給自己的家庭和孩子營造一個好的生活環境, 父母們拼命工作, 甚至有的孩子一個月見不到爸爸媽媽, 有的父母為了孩子能多學習點技能, 節假日還帶孩子補課, 使親子之間的接觸越來越少, 孩子們呼籲父母多陪陪自己。

在男生雷同學眼中, 爸爸是最好的夥伴, 可是他很少有時間陪自己。 小傢伙告訴記者, 爸爸是員警, 下班回家後喜歡上網;媽媽愛逛街, 沒人陪伴他, 只好看電視。 "其實, 爸爸陪我打球比動畫片的吸引力更大。 "小雷說:"今年我希望爸爸媽媽帶我去旅遊。

"

比起男生, 女生對爸爸媽媽多了一份理解, 但她們也希望父母能早點回家。 在讀三年級的小萌告訴記者, 媽媽工作比較忙, 爸爸也很"能幹", 自己開了公司, 還考上了某大學的研究生, 經常看書看得很晚才回家。 在小姑娘心底, 她期望爸爸媽媽能多抽空陪自己逛大夫山。 "學習上經常遇到難題, 我希望得到爸爸媽媽的幫助。 "小綺說, 爸爸媽媽每天早出晚歸, 每天回家時自己已經睡著。 放學後也只有爺爺奶奶陪伴自己, 遇到學習上的苦惱, 爺爺奶奶束手無策, 自己只好第二天請教老師。 三年級的小雨也告訴記者, 希望爸爸媽媽不要在外面工作得太晚, 早點回來輔導我學習, 這樣我才能把學習慢慢搞上去, 我一個人寫完作業,

晚上睡覺的時候總會不安……

學校老師告訴記者, 有些家長雖然每天都陪著孩子, 但是孩子並未感覺到他們的存在, 因為他們將孩子送給了"題海"和培訓班。 有去家訪的老師發現, 孩子寫作業和看書時, 部分家長卻在一旁玩電腦, 並未與孩子有交流, 他們更多地像一個"監工"。 老師們普遍反映, 小學生家長每天陪伴孩子的時間, 主要是放學後到晚上的一點時間, 如果這個時間缺少心靈和感情交流的陪伴, 孩子難以感受到愛。

在繁忙的大都市, 父母為了生計, 大部分的時間都用在工作上, 很少有人能抽出足夠的時間經常陪伴孩子, 導致孩子普遍心理孤單和渴望父母陪伴。 有專家提醒父母, 家長再忙也應該滿足孩子的心願,

多關愛孩子, 彌補平時工作忙與孩子溝通少的遺憾。 學校老師表示"物質再豐富也滿足不了孩子心靈的需求", 建議家長少逛逛街, 多帶孩子出去走走;少上上網, 多陪孩子聊聊天, 會更讓孩子感到更幸福。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